邓沛琳:榜样的力量——践行无悔,力行得真知

浏览量:    日期:2021-04-16 09:18    作者:邓沛琳    来源:     审核人:王耀

 

 转眼,邓沛琳已是一名大三的学生了,虽然身上依然还残留着些稚气,但更多的是有一种成熟和稳重。回想起这三年来的经历,她说:“好的坏的都是成长的印记,这些痕迹构成了一个崭新的自己,这三年里所遇所为让我从以前的保护壳里伸出头来,让我在青春的时间里扬帆起航,呼吸自由和畅快的空气。”

 

一次尝试,一次成长

 刚刚踏进校园时,邓沛琳带着所有新生都有的紧张和期待。最开始的那一个月是她迷茫无措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融入室友、也找不到转变美术联考风格和真正绘画之间的节点、也不知道在大学中保持清醒,不随波逐流的方法。在那时,她便开始寻找答案。

 当时,在学校接触最多的代班学姐成为了邓沛琳的倾诉和咨询对象,学姐告诉她,在大学一切都是要靠自己的,自律独立才能更好的学习,在学校的时光大多数人都是虚度的,只能自己有追求、督促自己前进才能在不断寻找中试错,这种试错的过程也就是自己成长的过程。她由此受到了很大启发,从那以后,她便在心里暗下决心:要走出舒适圈,勇敢的展示自己,哪怕会失败、哪怕会被嘲笑。


 第一次站在台上时,邓沛琳紧张得手足无措,两股战战,但那个小舞台就是新生的第一次自我展示——班干部竞选。在班干部竞选时,她勇敢站了起来,去竞选了学习委员的职位;在部门招新时,她勇敢站了出来,去递交了部门申请书;在递交入党申请书时,她勇敢站了出来,去递交了申请书.......勇敢,是她成长的第一步,尝试才能有惊喜,她想改掉高中的怯弱和透明,能够有勇气站在人前接受大家的评判。

 在班级担任学习委员期间让她收获颇丰,对于各种消息的转达、各种表格信息的收集与整理和与老师的沟通交流都帮助她更好的提升了自己的综合素质,让她能够在担任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副部长时包括现在分团委副书记这些阶段中更好的完成学生工作,为老师排忧解难。她曾经一度想要放弃这些工作,因为平时实在太忙,而美术学专业的课程又多,课程更换周期短,学习和工作的双层挤压让她压力倍增。但是,邓沛琳依然没有选择放弃,她不断提升自己,边工作边学习,努力去做好每一件事,在她看来:既然开始了这些工作,就应该承担相应的责任,这也是一名学生干部应有的担当。

 她说:“很感激还能继续工作,感谢在以前困难的时候坚持下来了。”这些一次又一次的活动组织与参与,一次又一次的会议开展与经验分享,一次又一次的成就感的获得,让她逐渐蜕变,不再害怕和别人交流、不再对自己感到怀疑、不再轻易自我否定……现在的她是已经是个向上的、乐观的、自信的、做事游刃有余的大三学姐的模样。

不断实践,不断认识

 邓沛琳认为,部门工作的那段时光是她收获最大的阶段。大一时,因为想体验支教、义卖、敬老院慰问这样的志愿服务活动,她加入了学院的青年志愿者服务中心,“在这样一个部门工作可以体会很多人情冷暖,体会爱心传递的力量,这是现在青年应该多多体验的经历和大家应该感受的情感。”她说,“爱会让人感受到力量,这是一种支撑力,人性的美好会在这些点滴中体现。”

 于是,当她还是小干事时,她便积极参与校内的实践活动。她曾四次参与馆系共建活动,虽然只是简单地打扫卫生,但是这是她进校以后接触的第一次活动,在她看来,近距离触摸书香,用打扫工具为别人带去干净舒适的环境也是一种快乐。

 后来,邓沛琳走出学校,在校外积极参与各项实践。她去了嘉州敬老院参与探望活动,与老人们的交流与接触也让她得到了一次心灵的净化,“他们虽白发苍苍却保持童心,始终以积极乐观的状态面对生活。”邓沛琳说,这次实践活动是她第一次感受到志愿活动的力量,也让她继续走上了志愿实践道路。2019年寒假,她前往大佛街道篦子街参与墙绘活动,这次活动让她有机会为社区添彩,丰富社区居民的生活色彩,这也让她感受到了手中画笔的意义和重量。2019年暑期,她还参与了美术学院与音乐学院合作的“逐梦天云”的支教活动,深入井研县贫困地区,在这次11天的支教活动中,她读到了孩子们眼中对外界世界的向往、对学习的热忱与渴望,也感受到团队凝聚力的力量。她们一行志愿者还进行了家访,这些孩子大多都是留守儿童,家中只有爷爷奶奶,经济条件并不好,能够来上学已经是很幸福的事情了,还有一个男孩需要赶两个多小时的路程才能来上课……这些事都让她很触动,不管是走时孩子们的依依不舍,还是在志愿活动中的真心付出,这些点点滴滴都让她的内心受到了净化,对于世界的感受也更加感性与鲜明。

 除此之外,邓沛琳还参加了学院的“艺行志愿服务团队”,在每周末前往社区和苏稽特殊教育学校义务教孩子们画画,以这样的方式帮助孩子们感受色彩、感受生活。社区的孩子能有机会远离手机和电视,和父母一起进行艺术创作,丰富课余生活;特殊学校的聋哑孩子们能够利用手上的画笔离读书的梦想更进一步。当然,她也很感激能够有机会多次组织并参与本学院的“爱心义卖活动”,一件件作品的收集与转售的过程也是人性中善的一面浮现的过程,这是一个治愈的过程,疗愈我们心中的阴暗,驱散乌云,逐渐让我心里感到更加豁达。在参加“峨眉山精神病院墙绘活动”时,她能够感受颜料在墙面上的那种轻松的触感,含着志愿者的热心、对弱势群体的关爱,一笔一划中体会着色彩带给人的温暖。

 她说:“她还要继续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存在也证明了我的意义和价值。”2020年,她参加了挑战杯比赛,希望组建一支“儿童美术课后志愿帮扶服务团队”,以“美育帮扶,促多彩发展”为理念,利用自己专业所学的绘画知识去帮助那些小朋友们接触多样的美术知识,推广像芦苇画、版画、扎染、剪纸等民间艺术,虽因疫情原因项目搁置,但这也为她以后的发展提供了方向。

坚定立场,砥砺前行

 工作学习两不误,思想政治也得跟上,在入学期间,邓沛琳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政治觉悟,让思想朝着更深的层次进发。在大一下学期就成为了一名光荣的入党积极分子,并且认真完成党课培训,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的走,现在,她已经成为了一名预备党员。她也一直按照党员的要求严格要求自己,牢记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将党的思想理论方针政策内化于心、外化于形。

《论共产党员的修养》中写道:“青年的过人之处,就在于勇气,和他们的远大前程。”她认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需要具有莫大的勇气,但这种勇气却并不是盲目的,必须清楚肩上担负着的光荣与责任,要努力把握时机,找准自己的定位,迈着坚定的步伐向前走。

 作为乐山师范学院的一名学生,校训“弘毅自强,笃学践行”也一直牢记在邓沛琳的心中。她知道,学生要学会自省自立,也要拥有一颗强大的心脏去接收外界的众多声音;她也明白理论学习的重要性,学好理论知识,广泛涉猎书籍,要不断充实自己的思想,做精神的富足者;她也坚信“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她说:“实践是理论的练兵场,要在实践中不断积累、运用各种知识,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感悟,在实践中成长。”

 时间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她庆幸自己能够把握机会,在勇敢迈步中不断试错,在试错的过程中勇敢成长,借着这些力量扬帆起航,挥洒青春。“希望大家都能把握住美好的青春,让自己不断经过历练,化茧成蝶,让勇敢和经历帮助我们成长。”邓沛琳由衷的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