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好人主义
《论语·阳货》说:“乡愿,德之贼也。”据考证,“乡愿”这个词在孔子以前未见诸文献,应当是孔子的首创。 “乡愿”本字当作“乡原”,而“原”字本当作“傆”,《说文·人部》:“傆,黠也。”“乡傆者,一乡中傆黠之人也。”把“原”字改作“愿”字,乃是朱熹的误改。
为什么乡愿是“德之贼”呢?孔子没有解释。孟子解释说:“非之无举也,刺之无刺也,同乎流俗,合乎污世,居之似忠信,行之似廉洁,众皆悦之,自以为是,而不可与入尧舜之道,故曰德之贼也。”(《孟子·尽心下》)可见这个“乡愿”是很狡猾的,他处处为自己的利益打算,不惜损害他人的利益,也不惜损害一切原则。但是他非常圆滑,非常善于表演,看起来中正廉洁,你不但不会批评他,还会十分喜欢他。“乡愿”对于儒家的道德理想破坏力非常强,甚至可以把整个风气都搞坏。所以孔子和孟子都很重视批评乡愿,认为乡愿对“德”的伤害是最大的。
中国共产党讲反对“好人主义”,实际上就是继承并发扬了中华传统文化的这一优秀因子。
1937年毛泽东发表了著名的《反对自由主义》。毛泽东列举了自由主义的十一种表现,但是归结起来就是无原则、不敢斗争,不管出现什么问题和风险,但求一团和气。毛泽东的这篇文章,后来成为延安整风的必读文献,对于统一党内思想、加强党内团结起了巨大的作用。
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针对“文化大革命”期间党的纪律受到严重破坏的情况,反复强调:“国要有国法,党要有党规党法。党章是最根本的党规党法”,“最重要的就是全党服从中央”。他认为,过去革命就是靠自觉的纪律,“中国共产党成立后,最好的风气就是这个”;“一靠理想,二靠纪律”,这是我们党的“真正优势”。
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组织工作会议上系统地谈到过反对好人主义的问题。他说:“现在,一些干部中好人主义盛行,不敢批评、不愿批评,不敢负责、不愿负责的现象相当普遍。有的怕得罪人,怕丢选票,搞无原则的一团和气,信奉多栽花、少栽刺的庸俗哲学,各人自扫门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事不关己高高挂起,满足于做得过且过的太平官;有的身居其位不谋其政,遇到矛盾绕道走,遇到群众诉求躲着行,推诿扯皮、敷衍塞责,致使小事拖大、大事拖成大祸;有的为人圆滑世故,处事精明透顶,工作拈轻怕重,岗位挑肥拣瘦,遇事明哲保身,有功劳抢得快,出了问题上推下卸。更可怕的是,这样的人有些还混得左右逢源甚至如鱼得水,付出的比别人少,得到的比别人多。这种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圆滑官’、‘老好人’、‘推拉门’、‘墙头草’多了,党和人民事业还怎么向前发展啊?这些问题危害极大,必须下大气力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