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风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所学校治学精神、治学态度和治学原则的综合体现。从广义上讲,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都属学风的范畴,应该是一项涵盖教学、科研、师资、宣传、学工、后勤等多个领域的系统工作。
教学和学工是在学校学风建设工作中承担主角的两支队伍,长期以来有亲密的合作也有理性的分工。但学风问题是一个永恒的主题,没有最好只有更好。所以我们也时常发现在我校学生学风还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和弊病,甚至可能也有因为工作对接不够严密而遗留的问题,但无论如何我们大家都有这样一个统一的认识,那就是:学风建设是我们共同的责任。
单从我们学生工作来讲,我们一直以来抓学风建设,更多体现学生思想品质、学习目的、学习态度、学习纪律、学习习惯等这些学生日常的行为之中,往往抓治标比抓治本多些,因此长效性不明显。然而学风的好坏从根本上还是源自每名同学的学习动机,在此和大家一起探讨关于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问题。个人观点,请大家批评指正。
在认知心理学中认为,学习的动机=学习需要+学习诱因。
那么什么是学生的学习需要呢?近期我们在1-3年级全体学生中开展了一次调查,在调查中有74%的同学认为最能激发学习动力的因素是学习与个人目标相符的知识和技能,调查反应:从大一到大三,有明确学习目标的比例分别是:79%,80%,95%;1-3年级学生中有考研目标意向的比例是68%。其中准备报考公务员的比例是40%,准备参加司法考试、助力社工师、人力资源管理师等资格认证的比例占90%。我认为这些就是学生学习需要的体现。在以就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过程中就应该主动去迎合学生的学习需要。但事实上,我们针对考研、公招公考、各种资格考试认证开设了多少课程呢?指导学生的课时够吗?我认为还有努力的空间。然而我们的有些课程,尽管老师上的很认真,效果也不错,学生不反感,但跟学生个人的目标发展没有多少关系,学习的动力就自然不足。因此正如评估专家反馈的意见,我们的课程设计改革还应该大胆一些。再如前期招就处提出的一个做法,引入知名民办学校,鼓励学生大四提前进入岗位学习锻炼,获取就业机会,我觉得这是一个抢占先机促进就业的好事情。但后来我发现我们的同学通过努力争取到了这样的机会,却因为考虑到大四的课程而不得不放弃。因此,我个人认为大四还是应该把时间多留给学生,尽量少开设课程,多为学生考研、公招公考、就业实习开绿灯。
其次,什么又是学生学习的诱因呢?我认为学习诱因的两大主要内容是课堂的吸引力和良好的学习氛围。前者需要全体教师在潜心教学上下功夫;后者需要我们学生工作队伍为主在学生学习习惯养成、学习氛围建设上下功夫。两者相辅相成,形成合力方能更大程度上激发学生学习动力。鉴于此,我们学生工作要做的应该是:第一帮助每名学生尽早的明确我的需要是什么;第二,为学生创造满足需要的条件氛围。本学期通过评估促建设,我院学风状况也得到较大程度提升,学生普遍有比较明确的学习目标,并且越到高年级目标越清晰,这种目标就是学生学习的需要。我们不仅要在加强管理约束方面整顿学风,营造良好的氛围和风貌,也要借评估促建设,就是要理顺我们抓学风建设的机制和举措,作为二级学院我们也将借机进一步完善我们在学风建设中的做法,标本兼治促学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