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2021年度影响力人物候选人:刘琴

浏览量:    日期:2021-11-18 08:28    作者:刘琴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     审核人:刘宗泉

 

 2021年度在推进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方面基本情况:

为认真贯彻《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精神,有效落实《聋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课程思政的育人目标,2021年度本课程在推进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方面做法如下:

一、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建设全过程

将课程思政融入本课程教学建设,落实到课程目标设计、教学大纲修订、教材讲义编制、教案课件设计等方面,贯穿课堂授课、教学研讨、实验实训、试讲试教等各环节。

(一)课程思政理念融入教学大纲、讲义和教学设计

1.《聋校语文课程与教学》是听障师范生专业核心课程。本课程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语文教师专业素养等都是课程思政教育元素。教学力求将理论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有机统一,真正落实课程思政理念。

2.围绕“立德树人”课程思政目标,结合特殊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与课程团队一起研讨,共同确立本课程教学大纲、教学计划,把听障师范生思想政治教育与培养作为课程目标放在首位,并与专业教育密切结合。

3.将课程思政元素融入讲义中。讲义着眼于“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目标,关注听障师范生学习动机和兴趣,以聋校语文课程、聋生学习语文的特点、聋校语文教学策略为研究对象,包括语文教师专业素养、语文课标及文本解读,语文识字写字、阅读等具体教学内容设计与实践等,全面提升课程讲义的铸魂育人功能。

4.在教学构思上体现思政融合的设计意图。在课前做到了认真分析教材、研究学生、精心备课,将思想政治教育的理论知识、价值理念和精神追求等,融入到课程教学设计中。自然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导学生不断增进对中国共产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理论认同、情感认同,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让爱党、爱国、爱社会主义的深厚情感融入课程学习和教学实践中。

(二)课程施教中,将思政教育内化于行

1.以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为着眼点,课程教学中渗透思政教育精髓。教学中引导师范生了解国情,爱护特殊儿童,自觉学习聋教育语文课程理论。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策略、教学资源等方面融入聋校语文课的价值内容,引导学生研读聋校语文课程标准,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文本解读和师范生的试讲试教中。

2.发挥课程的育人功能,将师德教育潜移默化地融入课堂中。通过教学案例和视频观摩,向优秀的聋校语文教师学习,培养听障师范生热爱聋儿,具有愿意从事聋教育工作及服务的情怀,增强他们从事聋校语文教学的自信心、使命感和责任意识,奠定为特殊教育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

(三)协同育人,共促学生发展

本课程教育教学中,院领导、辅导员、教研室等针对学生思想政治和专业教育问题,召开研讨会、教研会等,并与实习单位保持联系。全员协同育人,积极探索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问题,有意识回应听障师范生在学习生活、沟通交往和教育实习中遇到的困惑,真正触及他们心灵深处,照顾其特殊需求,从职业认知和教育实践中对听障师范生进行引导和教育。

二、将课程思政融入课程考核评价中,体现全面性和多元化

评价是教学质量检测的重要环节。本课程坚持以德树人、以德施教,注重听障师范生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教育,围绕“培养从事聋教育教学的教师”“如何培养合格聋人教师”等核心问题,力求评价全面和多元化。使课程教学目标、内容、结构和评价模式等目标一致,把文化自信、人格养成等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与课程的知识、技能传授有机融合,着重考查听障师范生从事聋校语文教学的职业认识、专业理论、教学技能和综合素养等情况。基于师范专业认证、《特殊教育教师专业标准》和课程目标的要求,在评价方式上采取了表现性评价、过程性评价与水平性评价的融合,多元评价主体参与考核,采用结构化方式进行课程成绩评定。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从而促进听障师范生的思想政治、专业成长的共同发展。

2021年度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显著性成效情况:

1.2021年7月,申报并立项了乐山师范学院2021年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建设项目:特殊教育学校语文课程与教学

2.2021年1月,发表论文:基于专业认证的《聋校语文课程与教学》评价设计.绥化学院学报,2021(1)

3. 2021年10月,发表论文:听障大学生图书馆阅读现状与阅读推广建议.贵州工程应用技术学院学报,2021(10)

4. 2020年11月,指导师范生罗亚丽参加2020年四川省师范生教学能力大赛,获得省一等奖,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5.2021年8月,基于学科核心素养的聋校语文课程教学与评价----以聋校语文第一学段新教材实施为例(SCTJ-2019-B09).项目主持人,已结题

6.编写了与《聋校语文课程与教学》配套的讲义,28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