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2020年度影响力人物候选人:李秀

浏览量:    日期:2020-12-03 11:19    作者:李秀    来源:特殊教育学院     审核人:刘宗泉

 

 

2020年度在推进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方面基本情况:

按照立项的省级和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项目的建设方案,按部就班地进行课程与教学的改革实践,有效地落实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专业育人目标。2020年度本门课程在推进课程与思政互融、教书与育人互促方面的基本做法如下:

一、运用多种方法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设计与教学中

(一)课程前:思政准备阶段

1.挖掘课程思政元素

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等内容都可以成为课程思政的元素,而真正意义上的有效的思政元素是能将《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的课程知识内容与其形成精准对接,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的协调统一。

2.完成表达载体

表达载体是利用各种途径、方法和手段完成思政元素与载体有效链接的工具。课程思政不单纯是教师的独角戏,需是全体教育者和学生共同参与的一个系统而复杂的工程,思政表达载体的制作与准备也有需要全体成员共同参与。《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教学中的表达载体包括查阅资料、课件、学习通和钉钉学习平台、小组讨论和作业等基本表达载体,另外还有学校的特需儿童教育康复中心、特需儿童康复实验室和高等融合教育资源和支持中心。

(二)课程中:思政融合阶段

在课程教学中,充分利用表达载体,选择适宜的教学方法将课程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同时传递给学生,实现协同效应。

在学习融合教育的对象——各类身心障碍儿童的内容时,采用了案例教学法,以文字案例、视频案例、现实生活中的案例作为教学素材,首先让学生进行文本阅读、视频观看,进而分析案例中的障碍类型的身心发展特点与教育需求,通过让健听学生与听障大学生一起上课,开展高等教育环境下融合教育教学合作活动,让健听学生更加直接地认识和了解残疾学生,更加尊重和理解差异,从而形成更为正向、积极的融合教育理念和态度。

学习中国融合教育的发展的内容时,指导学生查阅资料的方法和内容,让学生分小组查阅资料了解融合教育发展的国际国内趋势,思考国际和国内发展趋势的差异以及差异形成的原因,通过小组合作和讨论,形成小组共识并在课堂上进行交流,在学生充分交流的基础上,老师加以适当引导,进而培养学生自主和合作学习的能力,以科学的发展观、社会历史观来正确认识我国融合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

(三)课程后:思政巩固阶段

学生在一个教学环节中形成的思政理念,也需要像专业知识一样进行巩固和强化。如在学完第一章融合教育概述之后给学生布置小组合作制作融合教育相关主题的手抄报作业,学生便需要对融合教育的内涵、基本理念的知识进行融会贯通和内化处理,才能制作出符合融合教育真正内涵的图画。这便强化了学生勤奋钻研、创新意识和集体主义精神的思政目标。课程还为学生提供了课外活动小组,即可依兴趣选择加入特需儿童康复中心的融合教育教学小组,直接参与认识和训练特殊需要学生,从而对课程知识、人文关怀、以人为本等思政内容进行巩固和提升。

二、教学效果评价

教学效果的评价是多元化的,主要通过形成性考核和期末考核进行。形成性评价由同学互评、学生自评和教师评价组成。考核学生在自主学习、团队协作、课堂练习、实践活动等方面表现出的思政观念。如由学生代表讲述通过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合作完成的手抄报和从中领悟的道理;通过检查学生的课堂笔记考核学生的自主学习动机、学习态度和学习方法;通过案例学习之后的问卷调查,考核学生的知识技能、学习态度和从中学到的人文素养和职业行为。这样开放式的考核更能触动学生内心,提升职业道德修养,提高社会责任感。

2020年度在推进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方面取得的标志性成果、显著性成效情况:

1.2019年—2021年,指导大学生侯盼等立项并开展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普通学生家长对特殊儿童融合教育态度的调查研究》;

2.2020年1月,《融合教育的理论与实践》课程立项乐山师院校级和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

3.2020年4月,为学校提供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教学改革案例并得到采纳;

4.2020年6月,在乐山师范学院党委宣传部组织的“共抗疫情 爱国力行”思政工作专题座谈会上做“战疫云课堂 课程思政有料更有心”的课程思政课程项目中宣传抗议精神主题发言;

5.2020年6月,指导的学生唐静的毕业论文《特殊教育学校家长参与子女教育现状的调查研究》获优秀毕业论文荣誉称号;

6.2020年7月,指导学生曾若云参加乐山师院学院师范生教学技能大赛获三等奖;

7.2020年8月,发表教改论文《案例教学法在融合教育师资培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20年第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