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钟水库(作者:冯小舟 20191030)

浏览量:    日期:2019-12-03 18:30    作者:冯小舟    来源:     审核人:姚志辉

(一)
    那是1981年的一个冬日,好像还下着小雨,爷爷叼着烟,从奶奶手里接过一个军绿色的布袋。他似乎什么也没说,便爬上了一辆绿皮大卡车。爷爷坐在车厢里,风从千疮百孔的顶棚外肆无忌惮地灌入,他手里仍然捏着那根快要燃尽的香烟,一口一口地抽着。那时的爷爷,真的很爱抽烟。一根烟抽罢,爷爷便在已经破了洞的棉衣里摸索,但除了一个只剩几片烟叶子的空烟盒,他什么也没找到。无奈的他,只能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把手伸进了奶奶给他的布袋里,在布袋的夹层里,爷爷发现了三盒“土质卷烟”。很显然,奶奶背着他去了供销所。“这个败家婆娘……”爷爷点燃一根烟,摇头笑道。
  一根烟熄灭,一根烟又燃起,烟雾又被车外灌入的冷风吹散,天很快黑了。雨下大了,烟雨中,大卡车进了山。车子更加颠簸了,爷爷也停止了抽烟,坐了一天,他的腿都要冻僵了。突然,车停了,从后面爬上来一个身披蓑衣的大汉。
  “老周,你怎么也来了?”爷爷有些惊喜。
  “肯定是去修水库的嘛,怎么,老胡没给你说吗?”
  “那个龟儿子,只晓得在前头闷到起开车,跟个闷葫芦一样。”
  “老冯,你在说哪个?这寒冬腊月的,你以为老子想载你们走这条鬼路撒!”
  “好了好了,乡里乡亲的,都不要闹了。”蓑衣大汉连忙把两人劝开。
  “老胡,你以为我们是出去旅游的吗?我们是去升钟修水库的。”爷爷点燃了一根烟,又给老周顺了一根,便自顾自地说了起来:“去年国家刚给我们分了田,看到报纸上说西充那边的人今年都是丰收,但是我们这边的粮食产量就是上不去,不就是因为田头缺水吗?现在政府来人说了,只要把升钟水库修好了,上头的水直接就可以流到我们的田里头,以后就再也不用担心缺水的问题了。”
  “是的是的。”爷爷还没说完,老周便抢过了他的话头:“我专门去升水镇看过,那边的大坝已经动工了,只要修好了,就可以把西河水拦下来……”
  “好了好了,升钟水库,前年就说在修了,到现在连个影都没得。”一直沉默的老胡冷不丁地冒了一句:“就说,政府给你们开好多工资,这都快过年了,才引得你们跑这么快。”
  “工资?我们不要工资,包吃包住就行了。”后面的两人异口同声。
  “啥子?不要工资!哎呦!”突然,车子的轮胎碾过一块大石头,车里的三人都打了个踉跄。
  “老胡,你娃儿好好开车!”爷爷大声吼道。
  “好好好,看嘛,你说你们不要工资,把我的车子都吓到了。”
  “老胡,现在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是吃大锅饭,收成再多也不是自己的;现在每家都分了田,要是没得水灌,遭殃的该是自己嘛。再说了,现在政府也困难,就当是去工地上帮他们搭把手嘛。”
  老胡沉默了。等到天黑透了,他才对车后的两人说:“这大雨天的,大河镇的那条山路肯定是没法走了,只能绕道阆中,恐怕后天才到的了了。”“要的嘛。”爷爷也没有再多说,依旧一根一根地抽着香烟。
(二)
大卡车在山路上颠簸了两天,从南部到阆中,再从阆中到升钟。到了工地,爷爷才知道,老胡所言非虚——修了快三年多的升钟水库确实连个影子都没修出来。听工地上的工头说,上游的三道拦截坝每年都在修,每年都在垮,连苏联过来的专家都走了,也不知哪年才能修得好哦。改革开放后的两年,因为资金短缺,水库上的劳动力严重不足。但爷爷到了之后不久,又陆陆续续来了好几百人,他们都是从西河沿岸的镇子上赶来的,甚至还有剑阁县的人。他们和爷爷一样,不要工钱,只求修好这座水库。
  冬天的西河正值枯水期,是修建大坝的好时机。爷爷他们到后,立即投入了热火朝天的工作中。到了工地,爷爷的烟很快便给工友们散完了。但爷爷干活时,嘴巴是不能空闲的,不然浑身不舒坦。于是,他对周围的人说:“光闷到起做活路多没意思,要不我带个头,大家一起来唱歌吧。”很快,在升钟镇的群山间,在西河的峡谷中,传来了阵阵高亢的歌声:
  我的兄弟些嘞,上梁子了看那山上嘞,红花开遍了红花映着夕阳嘞,正是收获的好季节我的兄弟些嘞,莫负光阴与时光哟……
歌声中,爷爷看着水库的堤坝一点点地长高。听爷爷说,后来,又有很多人赶来了。1982年的春节,大家都是去工地上过的。在之后的两年里,一到农闲时间,爷爷都会去工地上“搭把手”。再后来,国家拨来了专项资金,来工地干活的人都有工资了,爷爷也不去搭手了。直到1998年,水库完全竣工,爷爷才专门从千里之外的川西赶回来看了一眼。
  这里有必要提一句,当年和爷爷同车的老周最后阴差阳错地成了我的外公。爷爷和外公都辛劳一生,八十年代以后,他们去做了木材生意,一直在全国各地奔波,当年去升钟修建水库的经历只是他们精彩人生中的匆匆一笔,大多的细节他们都已经忘记。但我们可以从一些苍白的文字记载中
看到:从1977年到1998年的二十年时间里,川东北无数勤劳的人民面对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山,从无到有,硬是用自己的双手,建起了一座雄伟的大坝。从此,两河沿岸再无水旱之忧。
(三)
“升钟湖放水了!”小时候,一听到村里响起这个消息,我和小伙伴们便立即拿出早就叠好的纸船,放到村口由大青石砌成的引水沟里,比赛谁的船更先飘到水田里。我现在时常会想起,那些沿着水沟奔跑的快乐身影。即使夏日炎炎,但我们从不担心田地干涸,因为有这条引水沟,它连着升钟水库。
  如今,从我老家到升钟修起了宽阔的柏油路,以前要走两天的路,现在半小时不到就能走完。2008年的春节,爸爸开车带我们到升钟湖去游玩。如今的升钟湖已是绿柳成荫,波光粼粼,湖区成了川东北著名的旅游景点。这颗镶嵌在巴山蜀水间的明珠,愈发光彩照人。
  面对峡谷间的雄伟水坝,爷爷又哼出了那首不知名的山歌:我的兄弟些嘞,上梁子了看那山上嘞,红花开遍了红花映着夕阳嘞,正是收获的好季节我的兄弟些嘞,莫负光阴与时光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