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山名胜老霄顶(作者:周俊麒;美术学院退休教授;20160530)

浏览量:    日期:2016-06-08 07:31    作者:周俊麒    来源: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老霄顶位于乐山城西,与对面岷江、大渡河之东的凌云山相对峙,是乐山市主城区最高峰,也是古今人们登赏的绝佳之处。

  老霄顶,原名高标山,又名高望山,万景山。高标山是谓其高踞古城嘉州,俯视大小诸峰。高望乃指其攀山登高而远望,视野大开。宋代李寿的诗句“试上城楼高处望,十洲三岛似蓬莱”,描述的就是登高标山的感受。

  登临老霄顶,乐山城尽收眼底,远处峨眉群峰耸峙,三江汇流,浩渺无际,大佛临江端坐,乌尤兀立江中,江中行舟往返,百舸争流,丹崖翠壁,江天一色,美如图画。清代著名诗人王世祯《三登高望楼作》诗云:

  风流曾说荔枝楼,阑槛高明任四洲。

  顶晚霞寒白),江心残照出乌尤。

  云烟早暮还殊态,枫泊丹黄只似秋。

  自笑心情无奈甚,清晨临眺不梳头。

  诗人登高远眺,三江交汇之处,四周江山茫茫,遥见峨眉晚霞寒)交相辉映,江边的乌尤寺被暖暖的夕阳染上了金色,一日之间,一年四季,江天山色姿态各异,身处胜景之中,想起古诗中“荔枝楼”的诗句,感慨万千。登高远望,江山多娇,抚慰着诗人漂泊的心。

  描述古迹的《万舆胜览》载:“高标山一名高望山,乃府之主山也,岿然高峙,石象在前。”《舆地记胜•嘉定府》载:“府之主山,岿然高耸,万景在前,烟朝月夕,其景收尽”。高标山山脉自夹江千佛岭而来,蜿蜒起伏,至城根突起此山,巍然耸峙,分张两翼,如飞翔之凤,环抱市区,成为天然屏障,左翼黄家山,海棠山,龙头山;右翼玉凤山,虾蟆咀。古城沿山脊筑成,遂成金汤之势,为蜀中名胜。这里也成为历代诗人钟情的游览、送别之地,留下了几百首脍炙人口的诗篇。清代诗人郑成基《人日同陈竺山山长登高标山》诗写到:

  高阁嶙峋壮一方,凭阑远眺意飞扬。

  江流抱郡绕形胜,塔影凌云接混茫。

  天外三峨明旭日,城中万瓦漾春光。

  相携好友多闲趣,尤喜登临逸兴长。

  清代诗人唐张友《登高标绝顶送友人巴东之行》诗:

  蓬莱楼阁正新秋,人在西南第一楼。

  楚楚林峦开瓦屋,茫茫烟雨下戎州。

  登高尚有峨眉兴,解缆还闻滟游。

  听到竹林涤转处,满堂弦管剧风流。

  老霄顶山上林木葱茏,楠树参天,山上有万寿宫,万景楼,灵官楼,均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万寿观,在高标山绝顶,是宫殿式古建筑。唐以前为弘明观,唐时名开元观,宋代又名神霄玉清万寿宫,亦名护国天王院,明正德年间(公元1506-1621年)更名万寿观。今老霄顶之名,即神霄玉清万寿宫和它所处山巅的位置而俗称老霄顶。明代曹学《蜀中广记》中记载高标山上有弘明观,并说弘明观为后周所创。现存的万寿观是清康熙七年(公元1669年)知州高仰昆重建的,系飞角斗拱,歇山重檐,琉璃屋面,举架平稳,呈方形,宽各14米,台基高度1.4米,斗拱多有雕刻,华丽精巧。佚名诗人有《万寿观题壁》诗:

  几番风卷白云开,鼓动松琴入座来。

  寄诗后人休剪伐,一株株是殿候栽。

  殿候,指明代嘉州刺史殿候。

  万景楼为北宋宣和年间嘉州刺史吕由城建,紧挨万寿观。清嘉庆《乐山县志》载,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吴船录》记他泊嘉州、游万景楼感受时写道:“在汉嘉城中山上,登览胜绝,殆冠西州,令画工作图以归。山谷来游时,但有安乐园,未有此楼也。”

  左披九顶云,右送大峨月。

  残山剩水不知数,一一当楼供胜绝。

  玻璃濯锦遥相通,指摩大渡来朝宗。

  川灵胥命各东去,我亦顺流呼短篷。

  诗无杰语惭风物,赖有丹青传小笔。

  仍添诗客倚阑看,今与山川相映发。

  龙弯归路绕乌尤,栋云帘雨邀人留。

  若为唤得涪翁起,题作西南第一楼。

  山谷、涪翁,均指北宋著名诗人黄庭坚。

  南代诗人何汉辅《万景楼》诗云:

  仲宣慷慨欲依刘,特上西南第一楼。

  千里江山千里目,万般景物万般愁。

  偶同太白骑鲸过,绝胜东坡载酒游。

  古往今来多少恨,一声渔笛起汀洲。

  仲宣,指曾写过名文《登楼赋》的“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

  清代诗人黄合初《登万景楼望峨眉凌云二山》诗云:

  万景楼高启八窗,嘉阳山水信无双。

  层层云气排丹幛,片片云帆出锦江。

  ……近代诗人张文苑《登万景楼》诗云:

  策杖攀登万景楼,万里河山一望收。

  背跨三峨瞻北斗,别岛青衣脚下浮。

  一船春水通南国,气压江城踞上头……老霄顶又一景点“灵官楼”,又名“灵祖殿”。在万景楼下,石砌拱门,楼筑门上,高峙飞檐,砖木结构,依山取势别具风格,楼面宽8米,建于清嘉靖年间。据当时邑人张瑞《挹爽轩杂记》记载:“嘉俗日久不雨,始请斗口灵官……三两日即得雨,鲜不应者。”可知此楼是过去乐山人皆知的,是祈雨的地方。

  经过千年风雨的名胜地老霄顶,至今仍是人们登览的好地方,虽然没有当日的森林密布,古建筑成群,但留下的建于清康熙的建筑,经过近年的修复,又呈现了新的面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