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中绿岛乌尤山(作者:周俊麒;美术学院退休教授;20161230)

浏览量:    日期:2017-03-14 09:07    作者:周俊麒    来源: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乌尤山位于乐山城东3公里处,是乐山三大名山(凌云山、高标山、乌尤山)之一,全山总面积236.7亩,建筑面积432.37万平方米。海拔444.24米。它与凌云山比邻,由麻浩河上仿古亭廊桥连接,被誉为永远飘不去的绿堆。清代诗人张船山有诗赞到:
  凌云西岸古嘉州,江水潺潺绕廊流。
  一堆绿影飘不去,推船三面看乌尤。
  描写了乌尤山如一颗熠熠闪光的翡翠,镶嵌在楼粼粼波光的岷江彩带上,乌尤山是和乐山大佛齐名的风景名胜区。
  乌尤山旧名乌牛山,因其山突水中,从远处看去,形似卧水犀牛,故名乌牛山。北宋黄山谷才改今名乌尤山。
  “乌尤”二字的由来,一说是山色命名,山上终年林木繁茂,乌墨碧绿尤甚。一说是“引进”词,乌尤是印度语,汉译为面燃。山上有铜铸面燃大佛一尊,也称为“乌尤大士”,山以此为名。乌尤山、马鞍山鳞次江岸,统称青衣山,乌尤居中,凌云在其右,马鞍山列其左,故古代称之为青衣中峰。唐代嘉州刺史,边塞诗人岑参在《上嘉州青衣山中峰题惠静上人幽居寄兵部杨郎中》诗序记述了乌尤山当时的情景:“青衣之山,在尤江之中,屹然回绝,崖壁苍峭,周广七里,长波四匝。”并诗:
  青衣谁开凿,独在水中央。
  浮舟一跻攀,侧经缘穹苍。
  这里说的青衣山就是乌尤山。
  乌尤山历史悠久,李鹰《益州记》说:青衣神号“雷塠”,相传远古时,有青衣神蚕丛氏在山上种桑养蚕,人们为感激其教民养蚕采桑,在山上供奉青衣神。汉代班固以雷塠下有石室,“玉女房”是青衣神居住的地方。
  乌尤山古称离堆,亦叫雷塠、垒坻,是两千多年前,李冰治水的创业之一。《史记·河渠书》对此作了记载:“蜀守李冰,凿离堆以避沫水之害”。乐山地处岷江、青衣江、大渡河三江汇流之地,沫水自西而来,惊涛拍岸,水脉漂疾,舟船覆灭。秦孝王时,李冰在凌云、乌尤之间凿了一条通衢(麻浩河)分洪减杀水势,通正水道。这样,水绕乌尤山而下,从此,乌尤山独立江中,故称离堆。它作为秦时的历史纪念建筑而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乌尤山是佛教胜地,山上建有寺庙,名乌尤寺,原名正觉寺,创建于盛唐大历年间,距今1200多年,唐大历时期,惠净和尚结茅山中,岑参有诗:
  兰若向西开,峨眉正相当。
  猿乌乐钟磐,松梦泛天香。
  可见乌尤寺在唐大历以前,寺庙已初具规模。在南宋宁宗嘉定(1028-1224年)年间,资阳人张方《乌尤山》诗云:竹桥沙水乌尤渡,绝壁孤崖意气骄。故与凌云分半座,僧窗假寐见今焦。
  由此可知乌尤寺当时尚完好。宋代末,嘉州百姓以凌云乌尤为城寨,抵抗元兵,战斗激烈,寺庙遭兵变。近代诗人李博在《乌尤杂咏》中有:
  “折戟沉沙千古恨,兴亡焚不到渔樵”,即指此事。明代景泰成化年间由地方人士集资修建了前殿、大雄殿、后殿、乌尤殿,州守魏瀚建旷怡亭。旷怡亭,有峨眉遥峙其前,锦沫汇流其下,其名取旷览江山、怡悦心志之意。其旁有尔雅台是汉代犍为郭舍人注《尔雅》之处。尔雅台靠岩修建,前临大江,视野开阔,台前远望峨眉三山,近瞰乐山古城,台下老树葛膝连接滚滚江流,山光水色浑为一体。沿山而上,有风光这边独好的独好亭,上有一朕:
  万景凌空乌尤胜处,三江环翠海上蓬莱。
  生动描绘了乌尤山景色。亭后是一处花园,园中原有一古塔,名乌尤山塔,又名塔子山。再前有一高耸于树丛中的“观乐亭”。站立亭上,观嘉州古城,凌云诸峰,让人心旷神怡。乌尤山后有一怀念惠静上人的结茅亭,上有一朕:
  半山僧下江边寺,薄暮人争渡口船。
  在乌尤寺方丈室后有一人工凿成古洞方丈洞,方圆一丈,洞两边花木杂陈,环境幽雅。洞上方有清代马浮题刻雨花台。盖驭“天雨宝花”之意,并题有《乌尤寺雨花台》诗:
  片石出江滨,沿栖异隐论。
  林间余古寺,门外尽游人。
  风过闻天籁,僧来数故尘。
  雨花今已寂,独坐对箫晨。
  洞的左右还刻有佛教内容文字,洞前有一水池,长约10米,宽约4米,池中睡莲漂浮水面,水草隐约,游鱼点点,微风阵阵,鳞波四起,给人以清心凉爽的感受。
  在正对乐山古城乌尤山半崖壁上,刻有明人彭汝实书写的“中流砥柱”四个大字,每字高4米宽3米。乘船游览,既可观雄劲浑厚四个大字,还可领悟屹立三江汇流处的离堆伟力。
  乌尤山,充分体现我国古代佛教园林艺术高度成就,古人在不到一平方公里的山上,充分利用自然环境,以山林曲道、古寺、佛像文字题刻等不同形式巧妙分布,让游览者通过登山、观佛像及古人遗址,漫步竹林小道,穿行于古建筑中,入亭品茶、饱览三江景色,体现了人文景观和自然景观高度融和,给人以别有天地非人间的亲切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