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处安心是吾乡(作者:周小荷;文新学院学生;20180430)

浏览量:    日期:2018-05-08 23:02    作者:周小荷    来源: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流浪……”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许不会弃理从文成为一名学生记者;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许不会成为一群孩子的“荷妈”;如果不是因为你,我也许不会从江南水乡到这偏远蜀地,跋山涉水两千余里,来到这里求学……犹记得,那是2015年9月初,我如约拖着行李,手里紧拽着装有你发给我的录取通知书的文件袋,走完了一切入校流程,你给我安排了两位瘦弱的师兄带我找宿舍、领取生活用品。由于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我特意买了28寸扩充型的行李箱,压上我整个人的体重,行李箱才勉强地装下了我的行李。来的路上,都还好,火车和汽车驮着行李,自己最多也就在平路上推一段距离,却不曾想,初次见面,你就给我出难题。从前校门的篮球场到学六宿舍,需要爬上一座山,这让我对两位素不相识的师兄万分愧疚千分感谢。
  “师妹,我们来,你跟着我们就行了”,只见一个高个些的师兄拉着杆子在前面卯足力气拉着,另一个师兄则在后面推着行李,他俩为了不让我搭把手,永远走在我前面,似乎不让我看出他们涨到满脸绯红的脸,我也有意地放慢步伐,感受你的“别有用心”与温情。
  按说上了大学理当高兴才是,可是我却哭了。当晚下起了雨,撑着伞从男生苑出来、穿过一个没有路灯快要荒废的操场才来到浴室洗了澡,回宿舍时,腿上已都是泥渍……想到此后大学四年的时光要在这举目无亲的地方踽踽独行,心中落寂,有不甘,却唯独没有害怕。你看,青春年少时总是这样,轻狂、寻求舒适、心比天高。现在想来,只道是当时初相识,尚未觉察出你的好。
  2018年3月底,至今我已与你共度过了两年半的时光,在这两年半里,我因为你与校报结下了不解之缘。校报与你一样,需要我慢慢去了解你们,从而挖掘你们内心的好。从最初长达一年的冷板凳,我仅凭着不甘熬过了校报老师和师哥师姐们对我的考验。待到大二,我才真正获得校报记者的身份去采访,去写稿……也是自此后我便一发不可收拾地爱上了校报,爱上了你。
  都说爱上一个人就是会为他奋不顾身,熬夜、甚至逃课。熬夜自不用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次是2017年10月下旬,我带着三位刚进入校报的师妹们接手(迎新)主题晚会的采写任务。已是深秋时节,带着师妹整个整个周末地守在武珈山食堂三楼学生活动中心看着晚会节目的彩排,见缝插针地进行采访,有时坐久了冷得不行就下楼买杯奶茶。彩排结束后我们还会回去整理当天的采访资料。
  正式晚会当晚,天空下着瓢泼大雨,我们买不到一次性雨衣,就两个人挤一把小伞在舞台前舞台后来回奔波,晚会结束后也已10点了。因为不住在一幢宿舍楼,我们几个人隔着电脑一起熬夜,昏暗的宿舍,舍友都已入睡,唯独我们轻声敲打键盘。凌晨3点多,在我们的分工合作下,初稿终于出来了。进入校报的首次采访我就带着师妹们熬夜赶稿,我以为她们会因此离开,然而当晚师妹们都在各自的朋友圈里发了动态,似乎想告诉全世界――今夜我熬夜赶稿,我自豪!一个师妹为了提神喝了太多的咖啡后,赶完稿后就再也没睡着。看着这群青春活力的师妹,我似乎也看到了自己曾经的影子,奋不顾身、不计后果地只为爱你。自然,我为爱你,我也就少了和好友逛街聚会的时间,“我们知道你不是在采访就是在写稿”,同学、室友、好友久而久之也就自动忽略了我。
  但,这些都不能阻止我爱你。如今我成了最老、爱你最深沉的校报学生记者。也是因为你,我有了一群“孩子”,我被他们爱称一声“荷妈”、“小荷姐”,曾有人说要写一篇《我的“荷妈”》,最后我没有亲眼看到这篇文章,我想或许是我做的还不够。
  如今我都大三了,我变得开始多愁伤感。曾今的一群嘻嘻哈哈的伙伴也都开始变得愁容满面;一些同级好友开始投入到紧张的考研的备考中;一些准备着参加公招公考;还有一些就等着毕业了直接就业……曾有一好友问我,毕业后打算去哪里?是留在四川独自打拼还是回浙江?
  “我想随遇而安才是真正应有的态度。”我撇撇嘴,望着锅里正扑腾的馋嘴鱼。
  “那你岂不是要漂泊一辈子?”好友很淡定地夹起最肥美的那块肉,一下就塞进了嘴里。
  “漂泊不漂泊无所谓,反正,手上有活干,做想做的事,变成自己想变成的人。”我回答。
  “试问川蜀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