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校报所感所想 泸州一行 更知前路漫漫(作者:蒋昆成;文新闻学院学生;20170315)

浏览量:    日期:2017-03-17 11:37    作者:蒋昆成    来源: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一个学生记者团,一张学生记者证,一份校园报纸,见证和承载了我们这群校园新闻人的深情与自豪。
  作为唯一的学生代表参加在泸州 举行的2016年四川省高校校报年会,向省内高校校报的老师们学习请教,既感荣幸,乃知浅薄。两天下来感慨万千,获益良多,借于此处,但为言说。
  文以载道,以文化人。这是一切文 化的作用和使命,作为校园文化一部分的传统媒体———校报,也不例外。
  消息宣传报道、思想舆论引导、文 化氛围创造,报纸的这些功能无一不体现着载道化人的理念,无一不体现着知识分子、文字工作者所特有的社会责任感、时代使命感。
  “文变染乎世情,兴废系乎时序。”世情、时序就是我们宣传报道所要展 现的东西,新闻不同于其他的文艺作品,我们的关注点贴紧现世,关怀现世。之于校报,我们所关注的、反映的当然就是现实校园生活。全媒体记者 团成立之初,佘部长讲话里对全媒体的记者做了“讲好乐师故事,传递乐师声音” 的要求,想来也就是这个道理。
  除了关注现实,展示现世之外,对于新闻工作者,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创造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还有太长的路要走。
  我想再次引用我引过很多次的故事,去除田里的野草,只能种满庄稼。驱逐黑暗,我们就要追寻光明。要破,就得先立,思想先行,理念先行,应该就是这个道理。张载那句流传万世不 衰的“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万世开太平”,不也是强调立的重要吗?诚然,我们是需要立的,立的便是根 本,本立而道生。文以载道,所载的,也即我们所立的,所坚持的。也正因如 此,我们坚持正确舆论导向,所起到的宣传教化作用是不言而喻的。立足现世,反应现实问题,传达时代的声音,讲述中国大地上的故事,奉献正心诚意的新闻作品,对于我们认识社会意义更加重大。“若无新闻出版,万古如长夜”,想想雨果的话,才觉新闻人,任重而道远。
  再谈谈报纸文化氛围创造。刚接触校报的时候,编辑部江老师讲他认 为的走出当下新闻困境的方式,重视报纸内容,除了要把报纸做成新闻纸之外,还要做成思想纸、文化纸。只是碍于自身水平和专业技能的有限,我们做到的,还是太少太少了。虽然做的 少,我们在且也应该一直在路上,不止是传统的媒体校报,还有各种新媒体,也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重视报纸的文化作用,对于创造文化氛围的作用。要做到这点,之于校报,便是奉 献校园文化精品,创造良好的校园文 化氛围。
  说完了这些,再谈谈此行关于新闻写作、新闻图片以及版面等方面的收获。
  首先,专家评点了此次四川省高校好新闻奖(通讯类)的文章。因为时间原因,评点的内容主要是通讯标题。获得一等奖的标题有:为隧道“体检”的人、大山深处爱鸟人、以幽默的方式 做严师、音乐达人的下乡梦。这几个标 题的拟写方法和消息写作中的倒金字塔结构有点相似又不尽相同,相似在于:突出重点,把握最主要的内容。不同在于,这些标题的拟写在一个标题里做到了高度概括而又重点突出,而 倒金字塔结构是按先重要后次要的顺 序分别叙述。消息的倒金字塔结构写作相对通讯标题拟写来说可能要简单,通讯立意、围绕立意选材太考验作者的水平。题目展示的,便是作者的立 意,我以前引用苏轼的一段话:天下之事,散在经、子、史中,不可徒使,必得一 物以摄之,然后为己用,所谓一物者,意是也。由此可见,拟题,便是立意,便是 在纷繁复杂的材料中“得一物而摄之”,以为己用。相信大家仔细体会上面几个生动形象的标题,便可以大概想见作者 想要表达什么内容,这篇通讯的立意和主题是什么。对比老师后来列举的“无 论怎样,我们都要爱国”这样的标题,可见一个好标题的重要性。
  然后则是消息类点评,点评的重点放在了各高校报送评奖的消息存在 的许多不规范的地方,如文不对题、没有规范电头、选材不当、校对错误等等。印象比较深的有两点,其一是消息写作尽可能短小、鲜活、实在,短小可能大多数人都能做到,而鲜活、实在就比较困难了,主要问题在于事例本身可能不鲜活,而我们的表达也不鲜活、不实在。其二是传统媒体应有的严谨,新媒体因为适应快餐化时代的阅读需要,快节奏的推文容易失于文字内容的严谨、准确。但传统纸媒就不应该出现这种问题,新媒体的文字内容在适应、迎合之时也需要有所坚持、更加严谨。
  第三是关于版面的评奖,老师主要向我们展示了两种类型的版面。一是浓眉大眼式版面,标题醒目突出,曲直线交错,色彩对比强烈。二是文字与 图片相协调,共同表现主题,传递编者的思想。后一点当时引起了我的思考, 也让我突然想起前几天看中山大学吴承学老师的一篇文章 《生命之喻——— 从人体到文体的文学批评》。文中有这样的内容:把艺术作品比喻为一个生命体,就意味着它应该具有内在的统一性,成为独立自足并蕴含着情感与 生命运动节奏的整体。正是艺术的结构才使得艺术作品成为独特的有生命力的存在。“有机的统一”这其实是中西方共通的古老的美学原则……批评家们在具体的文学评论中,也运用 “生命之喻”来批评,艺术最高的境界是一种有机和谐、尽善尽美的统一。四 川省好新闻版面评比的一等奖作品,有两个让我真切地感受到了什么叫图文并茂,有机统一,虽然不一定能够达 到吴承学老师说的“有机和谐、尽善尽美”的程度,但是设计的版面理念、方 向和给人的感觉,是很相似的。举例来 说,印象最深的就是一篇《对食物进教室“say no”》的版面。版面分别选取了两张图片,一张是展现书桌上的事物 的照片,这张照片能够给我这样的感觉,那就是:教室是整洁、美好、学习知 识的地方。另一张照片应该是学校的 活动,教室门口的同学举着拒绝食物进教室的标牌,通过行动“say no”,这张图片达到的效果便是生动形象又极具创意性地展现了主题,非常具有艺术表现力的。两张图片,我怎么描述它们都感觉文字表达有点苍白无力。当然作为版面一等奖,除了图片出彩之外,编者也做到了把图片文字有机统一、完美融合,就好像形成了同一个生命 体一样。
  接下来四川省好新闻图片的评奖,老师点评的时候介绍了评选的五大标准:真(情景视觉化、传递信息)、 新(视觉冲击、审美认同)、活(富有感 染力、心理认同)、情(体现正能量、情感认同)、意(内涵有延伸、丰富想象)。看着那些获奖图片,感受其中的 理念、创意,不由得让我想起了杨晓军老师的课堂,想起了白墙公鸡图片(那张图片展现的是欧洲一个国家发生禽流感的状况,公鸡是他们民族的图腾,也寓指禽流感,白墙则象征着死亡),还有老师两块豆腐一根葱寓指一清二 白的创意(记得好像是一次廉政文化 建设的比赛一样)。与杨老师课堂上的图片一样,这次获奖作品大都能够通过图片很好地传情达意、表达编者思想,让人真切感受到报纸中图片运用的重要性。
  所见所感,不能尽言,唯此泸州一行,更知前路漫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