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点点阳光透过层层树叶,溅落下斑斑驳驳的光影,乐师的早晨在树枝尖鸟儿的鸣啼中亮了起来。
乐师中有许多植被,众多的树木都与建筑物交相辉映,映衬出一幅色彩相宜的绚烂画卷。这些树木的叶子也是这迤逦画卷中的绚丽一笔。不同的叶子分布在乐师校园的每个角落,一叶又一叶交织着、折叠着。
一枚桂叶,长椭圆,叶长,有质感,叶子绿中带黄斑、白斑的花色叶片,形状扭曲如行龙般的异型树叶。“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一缕淡淡桂香沁人心脾,棵棵桂树舒展开腰肢,抖落出枝枝碧叶与芳华。桂花广场,让人不禁遥想到姮娥的仙居,可这桂树带来的是祥和与欢笑,宽阔的广场上有轮滑与地面激烈摩擦的痕迹,社团招募时的盏盏小屋与了解和加入社团的兴奋与激动的残影似乎还停留在空气中。桂树见证着学生上课匆忙的脚步和放学的谈笑风生,它的纤枝上还似乎还有着书签与风嬉笑时晃动的幅度,仔细一听枝头上还有傍晚练习英语的学生朗读的余音。桂花年年芬芳,花开花谢之间,那些珍贵的记忆时时萦绕在我们周围。
一银杏叶,小扇形,叶端略有小口,单薄,扇叶碧绿,形如一张张善舞的江南女子纤纤细指摇着的碧绿小扇,在微风中忽上忽下,那小扇翩跹到行知楼,休憩了。“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行知楼,是我们大多数时间上课的地方。黑板上白色粉笔交叠重合的痕迹是老师辛苦的写照,三尺讲台,知识跨越时间与空间的界限与我们亲切照面,思想通过言语的交流碰撞。我们在多媒体光与影的变化下领略过先秦诸子百家的风采,听见过苏秦“安有说人主不能出其金玉锦绣”不甘的自问,感受过鲁迅先生笔下麻木不仁的国民精神,忽而又借一双网络的翅膀飞过一条条现代汉语语法规则,走过变换着的虚拟时态。
一桷兰叶,长圆形,叶宽两端稍尖,叶面向上,脉络清晰,叶子和花瓣随风摇下四十年乐师食堂的发展历程,像是在欣喜,更像是在陪伴着它成长后的欣慰。食堂永远是校园中不会落寞的一隅。百景苑,路过时心里总是有欢喜与期待,那些食物被精心烹煮的香气飘散出来,辣椒的辛辣刺激气味总是必不可少的,仿佛是象征了热情与张扬,这些混杂的香味毫不掩饰地露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憧憬。食堂内总有一两份菜会抓住你的味蕾,那些有序排队的同学们,忙碌着的收拾餐桌的身影,似乎连食堂的叔叔阿姨问你吃什么时有些不那么标准的普通话都透出一股亲切感,这里的一切都构成一幅和谐的画卷。
一叶早樱,早春它的叶子还未冒新芽,但它的花瓣早早跌落到草坪上,花白草青,与旁边的小池交相辉映,对面三三两两的青年捧着书正陶醉其间。沫若图书馆,白天与黑夜它总是屹立在那为我们点亮无数盏明灯,图书馆藏书无数,有完善的借阅系统与电子藏书资源,环境幽静。若是落一两点小雨更妙,一楼摆放着几对古色古香的木桌椅,选几本书籍,小坐于此,无丝竹之乱耳,只有偶尔传来的一声鸟啼与书页翻转的沙沙声,便已胜却人间无数清欢。若是夜晚降临,沫若馆的小径上的路灯便亮起来,月光也将树上的花儿唤醒,不似白天的娇艳,此时更带一些温婉。学生借阅书籍后路过于此,颇带一点儿月下漫步的情味。
一叶梧桐,走过自强楼,惊诧于它的悠久历史;一叶香樟,走过操场,驻足于它所散发的青春活力;一叶青竹,走过德馨楼,敬佩它的朴质收敛。一叶小榕、一叶青柏……这些叶子分布于师院的每一处角落,它们白天沐浴着阳光,在夜晚和皎洁的月光在风儿的伴奏下跳着交谊舞,它们与教学楼、图书馆、食堂等其他建筑物一齐守护着乐师。
乐山师范学院就在光与影,日与夜,一树,一花,一叶的连绵变迁与交叠之中走过了四十年。时光荏苒,光阴不复,“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一叶又一叶落下,一叶又一叶开出新芽,黄昏送走了一届又一届的毕业生,朝霞又迎来一波又一波的新生力量。四十周年,叶子的掉落与新生让树木更加强壮与茂盛。乐师在成长,她经历过风风雨雨又将创造出一个又一个新的辉煌与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