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一封信在路上(作者:王 婷;文新学院13级学生;20160330)

浏览量:    日期:2016-05-20 17:30    作者:王婷    来源:校报编辑部     审核人:

 

   《傅雷家书》,是上个世纪五十年代写的。那个时代还没有现在这样发达的通讯系统,联系交流只能依靠信。读《傅雷家书》,最大的感受就是傅雷对孩子火热的赤裸裸的爱,很感动。一字一句都饱含感情。时隔六十多年了吧,现在看去,情感依然浓烈,丝毫没有随着时间消退,读的时候能感觉到傅雷写信时候的热烈的心情。文字驻留了感情。相信现在如果傅雷、傅聪能再翻开这些信,他们的感觉定会被这些文字带回当年的时光。

  信的传达需要时间,这之间需要等待,很多感情也在这等待里慢慢积聚,升温,膨胀。等待寓着期盼。当傅雷终于等到孩子的信时,他激动地在回信中写到:孩子,终于收到了你的来信!时间让感情厚积薄发。

  有个室友的男友去云南当兵,军队管得严,禁用手机。他们就写信给对方(写信在现在看来是一个文艺又浪漫的方式)。信得一个月才能收到。算准了时间,她去收发室找信。有时晚几天,不一定找到,她便天天念叨着。找到了,她就激动地拿着信给我们看。信到了,她却舍不得打开,拿在手里反复摩索着。眼里闪着点点泪光。那情景,像是一个虔敬的朝圣者,要用最诚挚的心去朝拜心中的神。我们是不大懂得的,没有过这样的等待与期盼。与亲友联系,一个电话,就完了。方便快捷。但是这样的方便,感情却不如信来得浓厚。因为少了时间的贮藏,少了等待的期盼。很多时候正是因为太方便,觉得联不联系,人都在那里,随时可以联系,反而少了联系的欲望,感情也慢慢变得淡了。

  现在明白那位室友,使她那样激动的可能不是信本身,而是时间,是贮藏在时间里的情感。

  文字将这种情感保留。那位室友每次翻她男友写的信都会很激动。正如我们现在翻看《傅雷家书》依然能从文字里感觉到傅雷的深情。

  突然觉得电话是吸食时间和文字的机器,它让过去变得有些苍白。声音太容易消融在电话所构建的空间里,像石沉大海,许多年后,恐怕再难找到痕迹。

  很难相信现在还有人写信。拨动几个数字的时间远远比写字来得快。我偶尔在收发室看到几张无人认领的明信片,上面零散地写着字,有的字歪歪扭扭,有的工整飘逸,有的拘谨,有的开放;每一个字都是一个表情,透过他们就可以看到写信人的心事。就连我们现在读的《傅雷家书》也是蒙着一层面纱的,那些从打印机上摩擦出来的字迹已经少了很多味道,我们无法透过文字本身看到傅雷。傅聪在收到他父亲的信时的感受一定比我们现在去看强烈得多,仅仅闻着那墨香,看着那遒劲的字体就能体会到父亲的心情了。

  我想有一封信在路上,我想象它慢悠悠地穿过山,穿过海,穿过平原或白云,慢悠悠地走到我手里,在我打开它的时候发出声音。在等待的那段时间里,整个世界的节奏都变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