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讲坛】王余光教授做客我校“沫若大讲坛”

浏览量:    日期:2019-06-06 10:47    作者:郑爱菊    来源:学校党政办公室 科技与学科建设处 图书馆     审核人:刘子金

本网讯(文/郑爱菊图/汪成江)6月5日晚7:30,国务院图书情报与档案管理学科评议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图书馆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全国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图书馆学会阅读推广委员会顾问,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士生导师王余光教授做客我校“沫若大讲坛”,以《经典与阅读同行》为题做了一场精彩的学术报告。报告会由图书馆主持党务工作副书记张静主持,我校近200名师生现场聆听了王教授的报告。

学校党委常委、杜校长杜学元教授首先致欢迎词,他指出,在我国阅读推广领域素有“北王南徐”之称,“北王”即北京大学王余光教授,“南徐”即南京大学徐雁教授,2018年徐雁教授来校讲学,今年又邀得王余光教授莅临,这是我校的荣幸,是我们师生的幸事,更是“沫若大讲坛”的荣幸。

讲座伊始,王余光教授首先指出本次专题讲座核心是“什么是经典,为什么读经典有何”。王教授对近年来青少年读书时间少、数字阅读逐渐取代纸本阅读并对社会阅读形成挑战进行了分析。王余光教授认为读书时间少是因为手机耗费人们大量时间,而且比起数字化阅读,青少年更应选择纸本阅读,并应该阅读学术著作,这样的阅读不仅可以养成阅读习惯还可以让青少年深入思考反复品味书籍。

随后,王余光教授借五四运动时期有关文化选择的争论,提出近百年的一个争论“为何阅读传统经典”。对此,王余光教授引用梁启超先生的观点,列举美国哥伦比亚大学关于阅读方面的实践,深刻清楚地解释了阅读传统经典是对文化的传承,对传统的尊重,是价值的选择,教养的体现,有利于写作与气质的培养。其中,当王余光教授解释阅读传统经典是价值的选择时,提到梁启超先生的观点:在我们困惑的时候,这些经典可以给我们以指引。困惑来源于选择,阅读经典促进价值观的建立,而价值观在选择时可以为我们提供帮助。在谈到什么是经典时,王教授认为,一本书只有经过时间性的检验,产生巨大的影响力,广泛被大家接受才可称为经典;在对众多名家推荐书目遴选的基础上,王先生推荐了《唐诗三百首》(清 蘅塘退士 南京大学2014年注音版)、《古文观止》(清 吴楚材 南京大学2014年注音版)、《史记》(中华书局2013年版)、《论语》(钱穆 三联书店2012年版;杨伯峻 中华书局2012年版)和《诗经》(《诗经选》余冠英 人民文学1979年版;《诗经今注》高亨注 上海古籍1980年版)等五部经典。

王教授的讲座妙语连珠,深入浅出,报告厅爆发出一阵阵热烈的掌声和喝彩,是广大师生听众对这场讲座的充分肯定和对王教授的由衷感谢。

(图片来源:图书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