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论坛】外国语学院举办“一带一路”中日跨文化交流系列学术讲座

浏览量:    日期:2019-04-03 10:19    作者:刘紫英    来源:外国语学院     审核人:廖百秋

本网讯(文/刘紫英、图/郑晓荞)3月30日下午,外国语学院“一带一路”中日跨文化交流系列学术讲座在我校图书馆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本次讲座分为两场,分别由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日语语言文化学院暨亚非语言文化学院院长、博士生导师陈多友教授和南京理工大学日语硕士生导师、日语系主任张楠副教授担任主讲嘉宾。讲座由外国语学院院长助理廖百秋主持,外国语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汤红娟、日语系师生以及校内日本文学爱好者近200人聆听了讲座。

陈多友以“日本近代文学研究方法论探析”为题,从日本近代的工业化、文学文化、名人事迹等方面引入,阐述了日本近代文学的发展。他通过对夏目漱石的《我是猫》、尾崎红叶的《金色夜叉》、二叶亭四迷的《浮云》、幸田露伴的《五重塔》等文学名著的介绍与分析,阐释了日本近代文学中“近代性”与“传统性”的冲突,分析了日本“近代性”在文学中的四种表现,即对基本人权的明确感悟;自我意识和个人主义的觉醒;资本主义要素发生效用;民族、国民觉悟快速强化,引发了大家对现代化进程中本民族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核的思考。

张楠以“《源氏物语》与道家文化”为题,从物语框架、情节构思、典型人物命名等三方面论证了中国道家文化对《源氏物语》的深刻影响。她从日本学者对《源氏物语》与道家文化的不同看法说起,以问题为导向,以历史文本为参照,层层剖析《源氏物语》的不同文学创作符号与道家文化的关联性。比如物语框架中的 “桐壶”与《长恨歌》,情节构思中的三段预言与相面和解梦,典型人物姓名中的“桐”、“壶”、“源”、“紫”等,都与道家文化密切相关。张楠以自己的独特视角,通过史料比较分析,旁征博引,不仅驳斥了道家文化在日本文化中无影响的谬论,而且指出了中国传统文化是日本民族文化的生成之源,不可割裂。

讲座之后,老师和学生们都积极提问,与专家互动,把讲座推向了深入。两位专家的精彩讲座加深了大家对日本文学的认识,也丰富了大家的研究视野,让在场的师生认识了文化交流的多维性、文学创作的多维性和文学研究的多维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