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材学院“三下乡”实践小队前往建川博物馆聚落开展实践活动

浏览量:    日期:2021-08-14 19:46    作者:周光杰    来源:电材学院     审核人:梁光德

  本网讯(文/周光杰 图/王雪梅)正值建党百年,为弘扬党的精神,追寻革命先辈的光辉足迹,8月12日,电材学院“三下乡”实践小队一行4人赴成都市大邑县建川博物馆聚落,开展以“回忆艰苦岁月,传承红色精神”为主题的社会实践活动。

据悉,建川博物馆聚落由民营企业家樊建川开办,现已开放抗战、民俗、红色年代、抗震救灾等主题场馆33座,是目前国内民间资本投入最多、建设规模和展览面积最大、收藏内容最丰富的民间博物馆。该博物馆是传播先进文化、弘扬抗战精神、抗震救灾精神、红军长征精神、传承民族文化的重要场所和一张亮丽的文化名片。实践队员主要前往抗战老兵手印广场、援华义士和中国抗日壮士群雕广场进行参观学习。


  在队长的带领下,首先大家前往“抗战老兵手印广场”进行参观。队员们了解到,在这里一共陈列了七千四百四十枚抗战老兵的手印。每个手印的主人都是当年参加过抗战的老兵。他们当中,年龄最大的99岁,最小的也有79了。碑林使用的材质是钢化玻璃,这种材质坚硬透明,喻意老兵的心同天地阳光一样明亮而充满生机。碑林在绿色植被的承托下显得格外耀眼,那一个个红色手印不仅是老兵的汇集,还是英雄和力量的汇集,更是民族精神和气节的汇集。

随后实践小分队来到援华义士和中国抗日壮士群雕广场进行参观学习,一同回忆那段艰难的历史。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之际,中华民族的生死存亡时刻,各国义士纷纷远渡重洋,来华助战,与我国军民并肩抗击日本法西斯,谱写了一曲匡扶正义的国际乐章。为纪念这些国际友人,特遴选出以史迪威、肖特、库里申科、白求恩、拉贝、魏特琳、尹奉吉等40位“援华义士”作为代表,并邀请18位川籍知名雕塑家,齐聚一堂联手创作,铸铜造像,威武结阵,建成了援华义士和中国抗日壮士群雕广场。广场的雕像建设与博物馆的建筑以及抗战系列陈列馆藏品内容相统一,以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主题,制作了200多名1931年至1945年中国抗日战争期间的全民族抗日将士英雄群体形象。

最后,实践小分队又一同前往其他场馆进行参观学习,团队成员在活动中对历史文化带来的感触有了更深刻的体验,更为党在这百年间的奋斗历程感到由衷的敬佩与骄傲。

参观结束后,实践队员王雪梅说:“当亲眼看到当年先烈们抵抗侵略者所使用的装备十分落后时,我的心情是震撼的,打赢这场战争更多的是靠民族的团结、坚定的信念和敢于牺牲的精神,这样的收获比在任何一本书或一部电影中得到的都要多。正是这样一段中华民族的不屈不挠的斗争史,书写了中华民族近代史上反侵略的伟大胜利,无数的中华英雄儿女挺身而出,这是我们绝不该忘记的。一张张年轻的面孔,坚毅的眼神震撼着我的内心世界,这种精神也是对我们面对失败与困难,面对逆境与挫折的一种指引与力量之源。”

国家兴亡,匹夫有责,作为一个中国人,我们应当时刻牢记,该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立足于自己的工作岗位,勤于学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生活,努力的实现自己的理想与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