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届最美青年教师候选人事迹展播( 十二 )】生命科学学院刘晓捷:潜心教学 以研促教

浏览量:    日期:2021-05-21 10:22    作者:易秀琴    来源:     审核人:唐梅

人物简介:刘晓捷,副教授,民革副主委,出生于1981年。主要担任植物学、植物生物学、生物化学等主干课程教学工作,曾获乐山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第三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优秀奖。从事珍稀林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研究工作,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市厅级项目3项。在核心期刊发表学术论文11篇,EI收录5篇。

平凡岗位,育人不悔

在14年的教学工作中,刘晓捷老师认真实践科学发展观,积极贯彻和执行中国共产党的教育方针和政策,平时积极学习,严以律己。在工作中取得了较优异的成绩,特别是在教学、教研工作上,严格执行学校的有关规定,认真学习和钻研业务,提高教学质量。在教学岗位上勤勤恳恳、任劳任怨、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敬业爱岗、乐于奉献、深受校领导及师生的好评。在教学实践中,教学思路新,教学方法好,教研效果佳,教学成绩优。她大胆探索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方法,以对学生的学习行为指导为基础,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课内课外相结合、理论实践相结合,注重引导学生探求新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和合作精神,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对学生进行教学,受到学生的广泛欢迎,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以德为行,以学为上

在师院工作以来,刘晓捷老师积极参加政治学习,提高自己的思想觉悟,热爱教育事业,把自己的精力、能力全部用于教学和科学研究过程中。她主动服从和配合学院领导的工作安排,顾全大局、团结协作,认真完成校领导分配的各项任务。刘晓捷老师并非师范专业出身,初上讲台的她,常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紧张到满身大汗。但是她总认为,教书育人是一件辛苦、快乐而又神圣的事情。为了尽快渡过“教学关”,她将课余时间几乎都投入到备课环节上,备课过程中出现的任何一个陌生的名词,她都一查到底,绝不留下任何一个知识死角。她总是说:“这个知识点可以不讲,但我不能不会,更不能一知半解,误人子弟。学生在学习中可能遇到的任何问题,都是我的备课范围。”上课90分钟,备课3小时,对于她来说,已经是一件习以为常的事情了。2010年,她接到了学院下达的一项新的教学任务——生物化学,这是一门教授难度很高、专业性极强的课程。对于生科学院的学生而言,生物化学是大学生涯的拦路虎,也是生物方向考研的拦路虎。很多学生在大学二年级接触到生物化学后,心灰意冷,对专业失去兴趣、丧失信心,甚至一蹶不振。为了上好这门重要的基础课,她满腔热忱、倾心投入,除了备教材、备学生外,还备教法、备教具、备练习作业、备板书,在讲授每一节新课前,她都要反复研究几种不同风格、不同特色的相关资料,同时做大量的习题,从而明确每堂课的重点、难点及讲授方法。一个暑假的时间,她提前备完了整门课程,备课笔记写了满满三大本。一个学期下来,她风趣幽默的课堂风格和深入浅出的讲课技巧征服了08生物科学班的同学,获得了全班同学的喜爱。当时恰逢学校本科评估期间,一位四川大学的评估专家在听完刘晓捷老师讲授的“电子传递链”一节课后,评价说:“刘老师的生物化学课理论基础扎实,习题讲解透彻,是我听过的最到位、最有趣的生化课之一。”

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她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和教学思考,不断对往年的教案做精心的调整,做到每教一遍课总能有一些新的提高。讲课时,她教态亲切、热情、稳重,语言清楚、准确、精炼、形象、生动,注意用自己的仪表风度、音容笑貌和风趣幽默感染学生,注重运用启发式和学生自主探究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成功意识,注重因材施教、分层教学,精心准备典型例题,提高学生的注意力。辅导时,她注重耐心细致,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始终认真细致。考核时,她始终坚持客观公正。在教学研究方面,她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及时更新教育理念,积极探究教育教学方式方法,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效果。

刘晓捷老师深信学高才能为师,身正才堪为范。要教育好学生,教师必须先以身作则,时时做到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以自己的人格、行为去感染学生。她在日常的教育和教学中,总是以真心和学生进行交流,赢得了学生的喜爱和信任。

从教以来,刘晓捷老师承担了近18门课程的理论与实验教学工作,年均2门新课。近5年来,教学工作量年均500多课时,接近生命科学学院教师基本工作量两倍。在繁重的教学工作中,她还积极参加各种教学培训,参与各级讲课比赛,努力提升自己的教学水平。2013年获得乐山师范学院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2016年获得“第三届四川省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自然科学基础科学)”优秀奖;同年获得“植物学精品课建设”校级教学成果三等奖。

以研促教,科教融合

刘晓捷老师在努力做好教学的同时,积极进行科学研究,以期做到以研促教,科教融合。

刘晓捷老师的科研方向主要是珍稀植物的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目前在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16篇,其中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4篇,EI会议收录论文2篇;参编出版书籍一部,撰写约5万字,获得实用新型专利授权一项;承担各级各类科研项目16项,其中省级2项,市厅级5项。为完成横向科研项目——乐山市市中区林业资源普查项目,从2019年9月起,每周带领学生到乐山市中区周边32个乡镇街道进行实地调查。2019年8月恰逢乐山遭遇50年一遇的特大暴雨,这场暴雨使得大佛街道办事处、苏稽镇、水口镇、棉竹镇,九峰镇、凌云乡、平兴乡等调查样地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塌方和滑坡现象。为了按时完成科研任务,刘晓捷老师仍坚持带领学生深入每个村镇,详细了解各地的天然林和人工林的生长现状。在遇到山势陡峭、雨天路滑时,刘老师常常身先士卒,带头在无人密林中开路。陪同领路的当地人都说“前面没什么东西可看的了,这里的树都是这样的”。刘老师却每次都回应到:“我们再往前走走吧,再找找看,说不定又能看到新的林木。”有一次坐车返校途中,刘老师无意中看到山路边一棵高大的树木,她立刻惊喜的喊道,是“红豆树!这里怎么会有红豆树?”然后立刻请司机停车,经过细致的辨认,果然是乐山地区目前罕见的红豆树,她高兴的像个孩子一样,立刻组织学生进行标本的采集和记录。当时同行的学生刘霞和汪柏玉都笑着问:“晓捷老师,你怎么这么高兴,像看到自己的孩子一样。”刘老师笑着说:“红豆树主要是分布于热带亚热带地区的,材质很好,四川地区目前只有少量植株存在,乐山地区更是非常罕见。这颗树可能是乐山市中区仅存的一棵了,这样好的运气居然能被我们找到,我当然高兴了。”学生们听了都非常感慨,也对刘老师这种心中随时都装有科研的精神十分敬佩。

在自己的科研事业稳步前进的同时,刘老师也同样关注学生的培养和成长。近10年来,刘老师一直承担着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生物技术、动植物检疫等专业的野外实践指导工作,每年都带队前往峨眉山进行为期5天的野外实习。峨眉山山高路陡,每天早晨7点就要起床上山,在山路上跋涉5、6公里,晚上9、10点钟还要在旅店指导学生完成植物标本的辨认和压制。很多老师带队一次后就不愿再次上山,但刘老师一上就是10年。她说:“野外实习对于学生来说比课堂教学更为重要,能让同学们亲眼看到植物的野外生长状态,也让同学们在书本上学到的分类理论知识可以直观的用于植物分类鉴定,这样的课程,我怎么能缺席?”

刘老师指导学生获得了一个教育部的国家级科研项目,一个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省级项目一项,校级项目若干。以研促教、科教融合,取得了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