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课堂教学建设 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三论2020年学校教学工作会

浏览量:    日期:2020-12-18 17:08    作者:罗明礼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佘万斌

课堂是高等教育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教学的内容与深度、模式与方法决定着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与层次,折射出学校的办学理念与教师的教学素养。2018年6月21日,教育部在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上提出,加快建设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能力,旨在把质量作为教育的生命线。新冠疫情按下了线下教学的暂停键,也按下了线上教学的加速键。确切地说,教育部要求“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居家在线教学才掀起了一次真正的课堂革命。

聚焦课堂教学建设,奏响高质量人才培养“三部曲”。2019年4月17日,王辉校长在关于“聚焦人才培养 提升办学质量”的主旨报告中提出,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应体现专业化、职业化、个性化、复合型“三化一型”的人才培养理念,培养方案的研制应做到专业设置与社会需求、课程建设与培养目标、能力培养与职业标准、个性发展与兴趣选择“四个统一”,要增设职业教育、创新创业、实验实训、劳动教育和艺术教育“五类课程”。2019年6月28日,王辉在“教学院调整”大会上宣布,学校迁移4个专业、更名4个学院,增设“设计学院、沫若学院”,重组“数理学院”,加强马克思主义学院、创新创业学院的建设,增强教师教育学院的功能与职能。此举推进了我校践行教育部专业认证“学生中心、产出导向、持续改进”的办学理念,开启了高等教育普及化背景下个性化人才培养的探索之路。12月14日,王辉作了题为“聚焦课堂教学建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教学工作会主题报告,围绕“课堂教学”“人才培养”,向全校师生发出了推动“课堂革命”的冲锋号。这是两年以来,学校聚焦课堂教学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三部曲”。

聚焦课堂教学建设,扭住课堂教学改革“三维度”。高校教学质量的着力点和关键点在课程、课堂和师生,与之相应的管理、治理、重心则在学校、学院、教研室。“聚焦课堂教学建设 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指向高等教育普及化下“高质量”“多样化”“跨学科(专业)”发展需要。学校在人才培养、课程设置、课堂教学等方面积极应对并主动出击。“三化一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是普及化背景下,地方高校“以生为本”“产出导向”的应然之策。正如教育部高教司司长吴岩所言,我们不能“身子进入普及化,脑子停留在大众化,习惯停留在精英化。”“思政课程”“课程思政”是新时代高等教育思想政治与专业融合的必然要求,是党中央“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落脚点。王辉校长强调,在智能时代,教师课堂角色发生了转变,不再局限于“传道授业解惑也”;知识的获取方式已经从记忆性时代转向记录性时代,教学场景也由教师、学生“二元模式”上升到教师、学生、镜头、互联网、云空间“五元模式”;教学空间已由固定教室(第一空间)发展到师生与虚拟资源(第五空间),“在场与不在场”已经成为“新课堂”教学的“新形态”。这就要求课堂教学改革的落点应在师生、课堂、互联网“三维度”。

聚焦课堂教学建设,刮起教学生态环境“三股风”。全球疫情影响尚未消散,国际形势复杂多变,逃离“内卷化”的留学不断减温,这给地方普通高校带来不小的压力。国内高等教育不断沉淀和变革,“双一流”高校在师资、生源、资源等方面占有先机,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逐渐展现出新的视角。作为一所地方高师院校,必须以“质量”为核心实现内涵式发展,重点是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特色发展突出在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鉴于学校有限的资源,学校在发展过程中不能搞平均主义,要采用“有所不为,才能有所为”的战略。因此,学科优化、专业调整、课程整合、教学改革等都应聚焦校本“特色”,唯有如此,才能提升学校的核心竞争力。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是教师发展,教学团队、教学梯队、教研室建设,“课堂教学质量奖”“教学工作先进单位”“优秀教学团队”“教学名师”评选,以及青年教师教育信息化“持证上岗”就有了立足点。本次教学工作会后,学校将出台强化课堂教学质量的系列文件、改革措施、奖励办法,旨在落实高校人才培养的根本职能。人才培养质量根本在于学院、教师、学生,因此“课堂革命”“质量提升”切实需要强化校风教风学风“三股风”。

聚焦课堂教学建设,抓实质量评价改革“三板斧”。“信息化”“互联网”“人工智能”在本次主题报告中反复提及。这不仅是我国《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对高等教育的时代要求,而且对打造智能化校园、对未来教师信息化素养,提出了新挑战。信息技术与高等教育的深度融合,不仅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方法,而且满足了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学校未来将加大经费投入,加强智慧化教室的建设,增强“混合式教学”,这无疑能够很好地起到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的作用。“课堂革命”“质量革命”的关键要落到考核评价。学校以评价改革为突破口,大力加强题库建设,积极推进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教”“考”分离,是落实教育部对大学生“合理增压”的举措,是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和升学深造的实招。学校秉承师范教育的优良传统,更新师范专业办学理念,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师范生教育教学能力,目的是要在“十四五”期间完成全部师范专业认证,进一步扩大学校教师教育的社会影响力。教育信息化、“教”“考”分离、师范专业认证,这是学校推进课堂革命,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的“三板斧”。

课堂是高等教育的主战场,是人才培养的主渠道;课堂一端连接学生,一端连接民族的未来。课堂革命是一场心灵的革命,是一场教育观念的革命,是一场信息技术的革命,是一场教学质量的革命,更是一场教师自我的革命。课堂革命将由“教师中心”转向“学生主体”,由教师知识性课堂转向学生能力素养,由传统固定教室转向“互联网+”教育。课堂革命虽然是学校宏观层面的号召,但需要学院从中观层面推进,更需要师生在微观层面进行落实。课堂革命是质量革命的前提和基础,是学校发展、教师成长、学生成才的必由之路,是立德树人、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根本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