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出勇气革故鼎新 争创一流办出特色——二论2020年学校教学工作会

浏览量:    日期:2020-12-18 07:15    作者:梁晨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佘万斌

2020年5月,教育部发布《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公报显示,全国共有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在学总规模4002万人,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1.6%,我国已从高等教育大众化正式进入普及化阶段。就在学校刚刚召开的2020年教学工作会上,乐师人已经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信息,并开始思考如何在普及化的高等教育发展中赢得先机。党委副书记、校长王辉在会上说:“高质量发展、跨学科(专业)发展、多样化发展是高等教育普及化的新挑战,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客观要求和国际共识。谁掌握了这一规律并运用到教学改革之中,谁就会赢得教育改革的先机。”

高质量发展需要我们拿出课堂教学建设革故鼎新的勇气。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必须发挥好改革的突破和先导作用,依靠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坚持目标引领和问题导向,既善于积势蓄势谋势,又善于识变求变应变,紧紧扭住关键,积极鼓励探索,突出改革实效,推动改革更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习总书记的话既揭示了改革应对变局、开拓新局、服务大局的内在逻辑,又提供了抓改革、促发展的重要方法论。运用这一方法论,我们在教育改革上要拿出勇气推进课堂教学建设革故鼎新,让改革进入到课堂层面,进入到人才培养的深水区。王辉校长说:“课堂不变,教育就不变,教育不变,学生就不变,课堂是教育发展的核心地带。只有抓住课堂这个核心地带,教育才能真正发展。”在信息化时代,课堂教学的内涵和形式已发生了根本性的转变。课堂教学已经从传统的“教师、学生”二元模式,发展成为“教师、学生、镜头”三元模式,又推到“教师、学生、镜头、互联网”四元模式,也面临着“教师、学生、镜头、互联网、云空间”五元模式。因此,我们今天聚焦课堂教学建设也具有了全新的定义和教育理念。全校上下必须进一步更新观念、与时俱进,站在理论的前沿和信息发展的前沿,来认识、理解和推进课堂教学建设,拿出革故鼎新的勇气,将改革进行到底。

跨学科发展需要我们拿出课堂教学建设革故鼎新的魄力。跨学科人才培养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变革的大势所趋,特别是培养学生面对需要用跨学科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至关重要。王辉校长今年以来曾多次在教学改革思想碰撞会上提出,疫情后的人才培养要突出专业化、职业化、个性化、复合型“三化一型”的人才培养理念。深谙“三化一型”人才培养理念和跨学科发展之道的乐师人,在上半年以更大的魄力加强了教师教育学院和马克思主义学院的建设,重组“数理学院”,撤分美术学院,更名设立“法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电子与材料工程学院、化学与资源环境学院、人工智能学院”,独立设置“创新创业学院”,组建了“沫若学院”。当前,我们还应延续改革的魄力,推进课堂教学建设革故鼎新,以学生发展为根本,实施跨学院、跨专业选课;以学分制改革为抓手,深化和推进学校、学院、专业、教师四级课程体系;以评价变革为突破口,从2021年起在通识教育课程、专业必修课程上试点“教考分离”,切实回应教育部对大学生“合理增压”,拓宽学生成人成才的空间和渠道。

多样化发展需要我们拿出课堂教学建设革故鼎新的行动。“以学生为中心”需要我们改革“以教师为本位”的课堂授课方式。一个优秀的教师首先是有灵魂和情感的教师,这样的教师必须爱学生、懂学生,有教育的情怀。党委书记胡丹说,一个老师不是把教学作为谋生的手段或者职业,应该有教育的情怀,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理想。因此,教学的方式方法是否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否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我们当下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在高等教育普及化的今天,教师应对学生因材施教和进行个性化指导。这是教育者教育情怀的具体体现,更是我们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不懈追求。我们必须拿出具体的行动,推进课堂教学建设革故鼎新,积极更新课堂教学手段,大力开展信息化条件下课堂教学模式的改革,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补齐线上教学的短板,实现线上线下教学的“一体化”,为差异化教学和个性化教学赋能,激发课堂教学活力。同时,基于“互联网+”思维和信息技术手段,打造互动讨论学习等多类型的智慧教室,发挥信息技术在教学改革中的积极作用,推进慕课、翻转课堂、混合式教学等改革,推动教师角色转变和学习方式变革。

进入新时代,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争创一流、办出特色,是各高等学校在发展道路上的共同选项。立德树人无止境,我们唯有拿出勇气、魄力与行动,在新时代的高等教育环境下推进课堂教学建设革故鼎新,才能紧跟新时代步伐,不负中华盛世,不负高校盛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