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10月26日至29日在北京胜利召开,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以下简称《建议》)。《建议》中出现了五个令人瞩目的新提法,昭示着国家未来发展的方向。
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变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原有“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十三五”时期的高质量发展,我国各个领域都取得巨大的进步,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取得决定性成就。这些成就为开启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伟大航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党中央高瞻远瞩,及时地亮出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提法,赋予“四个全面”以新的内涵,应大势,顺民心。
二、在国家层面首提“科技自立自强”
党对科技的重视一以贯之,已有诸多名言。早在1956年,毛泽东、周恩来就要求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向科学进军。邓小平同志多次要求全党要形成“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空气,并提出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著名论断。此后,党中央提出并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党的领导人也多次强调科技的重要性。
十九届五中全会对科技重要性的提法与此前都有不同,首次从国家层面提出要“科技自立自强”。显然,这与中国目前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变局”是分不开的。当下,某些国家误读中国,欲在重要科技领域对中国进行所谓“选择性脱钩”,妄图阻挠中国科技的进步。国内经济社会的发展也急切地呼唤科技的新一轮创新,以适应全球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新形势。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安全的需要,是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民生的需要,也是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在当代的发扬和运用。
三、在“推进乡村振兴”之前增加了“全面”的表述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就已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十九届五中全会上则强调要“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全面”,意味着要进一步明晰工农关系、城乡关系,加大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的力度,最终实现工农互促、城乡互补、协调发展、共同繁荣的新局面。“全面”二字,既是奋斗目标,也是党和国家对广大人民(尤其是农民)的庄严承诺。
四、在“战略机遇期”之前增加了“重要”的表述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这个判断并非基于“过去是战略机遇期”的思维惯性得出的,而是党中央在深入分析了我国发展环境面临的深刻复杂变化之后,综合研究国际国内形势之后慎重地做出的判断。“重要”二字背后蕴含深意,意味着机遇具有的特点,同时意味着新的挑战。当下,和平与发展这个世界的主题并没有改变,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与此同时,国际力量对比发生深刻改变,国际关系中不确定和不稳定因素在滋长。国内经济已经走上高质量发展的正轨,物质基础雄厚,民族团结,上下一心,整个国家呈现欣欣向荣的良好发展局面,与此同时,国内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的问题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将存在。只要慎重把握大局,同时树立机遇意识和风险意识,励精图治,奋勇前进,就一定能抓住机遇。
五、从“育新机”到“育先机”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善于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从“育新机”到“育先机”,一字之变,是党中央基于对当前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抉择和新谋略。“育新机”,意在顺势而为,以新思路开辟新格局;“育先机”,则更进一步,在顺势的基础上还要“导势”“领势”,在创新中争先,强调先人一步、抢抓机遇。“育先机”彰显了党和国家敢为人先的气魄和紧抓发展主动权的智慧。只要敢于啃硬骨头,勇于驾顶风船,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国家和民族便一定能无往不利,永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坚信,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国家的远景目标一定能达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一定能乘风破浪、行稳致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