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故事·育人一线风采】第四十九期:扶贫路上的追梦人——记教师教育学院信息技术教育专家唐前军博士

浏览量:    日期:2020-11-17 16:20    作者:赵叶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姚志辉

阳光洒在教师教育学院大楼,给崭新的建筑抹上一层金色。伴随着一阵脚步声,唐博士手捧一个盒饭推开了201办公室的门,自信,热情是他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在因忙碌而草草解决午饭的间隙,和记者简单的几句交谈后,伴着窗外温暖的阳光,他的思绪开始飘到昔日求学、圆梦以及后来如何教育扶贫的故事里。

思想的种子

正午,食堂 ,人潮拥挤。随着一阵“叮叮铃铃……”的下课铃响起,人潮向食堂涌来,不一会儿,偌大的食堂就挤满了等待打饭的同学们,有的焦躁,有的四处张望,有的已端着饭盒在桌上一顿饱餐……而在一旁的角落,一个手里拿着抹布,额头上布满细密汗珠的同学,正认真地清理着同学们用餐后遗留在桌上的食物残渣。他,就是唐前军。

在上学的时候,家里生活条件不好,能够供他上学已经是非常不易,勤劳而又上进的他,课余的时间在大学食堂里找到这份两块五一次并且有一天免费伙食的兼职。

凭着优异的成绩来到这里,定是不能辜负自己。“因为有高考这样公平的考试,我才有今天脚上穿着的皮鞋。”说着,他抬起脚,指了指自己脚上那双看似不菲的黑色鞋子。脸上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眼里全是充满着对未来生活的希望和憧憬。在知识改变命运的时代,他用努力扭转了自己的乾坤,重新定义了自己的格局。

身为贫困生的他,学习和知识改变了命运。一颗想要通过教育改变贫穷现状的种子埋藏在心里。因此,大学毕业以后,他放弃了国家公务员的工作机会,走上了教书育人的道路。

我的名字是中国人

在校任职期间,他先考上了四川师范大学的研究生,后又申请到了国外留学的全额奖学金,2015年,带着这颗种子他登上了从中国飞往捷克的航班,开启了在捷克帕拉茨基大学的留学生学习历程。

来到捷克之后,看到了异域风情,也体会到身处异地的艰难。

有一次,他和朋友外出,在回来途中随身携带的包弄掉了,里面装着的护照,手机,钱也都没有了。当他们找到当地警察报案,警察将情况了解了之后告诉他们,让他们先回去等待结果,可是他们当时没有护照,回不了酒店,又身无长物,该何去何从?在油然而生的绝望之中,他们想到了中国大使馆,大使馆接到他们的求助之后,立即派了一辆专车过来接他们,请他们吃饭,将他们安顿好了之后还给了他们1000克朗……

大使馆的热心帮助,让唐前军和他的朋友深为感动,原来身处异国的他们并不是在外独自漂泊的游子,还有人随之同行,默默守护,他们从未孤独过,从未远离过,那就是祖国。祖国用行动告诉他们,当危难来临时,祖国永远是他们坚强的后盾,永远站在他们身后为他们保驾护航,这不是电影台词,不是空口白话,而是真真切切,实实际际的行动。

“说起爱国,对于身在祖国的人来说,可能有些许的抽象,只有当你走出国门时,你才能体会到国家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对于那时的我们来说,是习总书记访问捷克时内心燃烧的浓浓情感,是千言万语浓缩成为的一遍遍唱着的高昂国歌,是看到华为,格力等中国汉字时的自豪与激动,是一次次站在异国他乡街边桥头向东远眺的目光与思念。”

在捷克的每一天都是想念回国的每一天,对于祖国有着深厚情感的他,对于那些崇洋媚外的行为自然也是嗤之以鼻的,住在他旁边的是两个留学的女孩子,有着黑黑的皮肤,经常在房间里放着印度的歌曲,可是每当有人问她们是哪个国家的,她们都会回答:“I am from the UK.”他始终认为国家是他在外行走的一张名片,他不仅仅是唐前军,更是一个中国人。

扶贫路上永不停息

“再好的都是别人的。”2018年在捷克的留学期满,而此时,他已经是一位博士,但仍然放弃了国外优越的发展条件,毅然决定回到祖国,致力于中国的教育事业。面对中国不平衡的教育现状,大量的老师在走上教育岗位之后对于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教学是一片空白,由于自己特别的人生经历和对这门专业的特别爱好,回国之后,他开始奔走于他所在学校的周边地区,例如马边,雷波,美姑,沙湾等等地方,利用他自己所精通的专业技能,向这些落后地区的教师进行教育信息技术的教授。在刚开始的时候,他独自找到其中一个贫困地区的政府,表示他愿意自费去开展这样的项目,却差点被当成了骗子……虽然在开始的时候充满了坎坷,可是最后渐渐得到了国家和学校的支持,现在他们已经形成了一个六、七个人的团队,而这个团队里也包括他的妻子。

在教育扶贫的这条路上,他确实是牺牲着小我,成就着大我。 2019年3月起,他先后7次到马边彝族自治县了解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现状、学校教育信息化软硬件情况,向县教育局提交了万余字的《马边县教育信息化建议》,8月底,他和张艳及其他同事免费为马边40多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办公自动化技能培训。他还多次前往美姑县和雷波县,进行教育扶贫,了解其教育信息化现状,并向雷波县教育局提交了近2万字的凉山彝区“顶岗支教+微商扶贫”实践研究课题——《雷波县乡村教师“双素养”培育实践研究》。而光沙湾这个地方就去了五十多次,平均每个地区每年会去七八次,坚持不收取培训费,讲座费的原则,利用空闲时间在各地奔走,重复一堂堂教育信息技术的课,一顿顿午餐都只是在车上简单应付,不为别的,只为热爱。

“记得我们去有个县开展教育信息技术的培训的时候,吃饭时周围都是苍蝇,有时菜刚端上来,一个苍蝇就掉下去了,我们有个女老师有点受不了,我还打趣地说‘就当是加餐了’。”面对恶劣的环境,没有退缩抱怨,而是积极的心态,幽默的话语,而只有真正热爱,才能如此坦荡和苦中作乐。

由于扶贫工作的开展取得了优秀的成果,一个个荣誉称号也接踵而来,2020年获得了学校“优秀扶贫个人”,四川省“最美家庭”,对此,乐山新闻网也作出了高度的评价:夫唱妇随,在舍得中谱写最美乐章。

 

后记:未来,仍然在路上。唐博士说,“ 未来我还会继续将这件事进行下去,我们的力量不大,但对于偌大的教育贫困地区总能有所改变”。有些事不是有意义才去做,而是做了才能发现意义。一点一点的付出终能换来意想不到的收获,点滴善意终能聚沙成塔,汇聚成璀璨星空,照亮贫困地区的路,凝结成温暖气息,氤氲万千人的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