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风采】上善若水,大爱无痕——记外国语学院退休教师周野教授

浏览量:    日期:2020-10-22 08:53    作者:冯小舟    来源:宣传部     审核人:梁清

挺拔的身子,花白的头发,脸上布满了岁月留下的皱纹,一双依旧明亮的眼睛里满是笑意。这是刚见面时,周野老师给记者留下的第一印象。

“你们好啊,我今天如约而至了,有什么想知道的尽管问就是了。”周野开门见山道。于是,在这个阳光明媚的冬日午后,周野坐在博雅楼前的长椅上,将自己50多年的教学生涯娓娓道来。

弟子们永远敬重的恩师

2012年的冬月初七,300多位周野的学生从天南海北齐聚乐山,共贺周野的七十岁生日。周野从教多年,他的许多学生如今也是祖父、祖母,但他们不辞辛劳,排练了当年求学时的节目,只为了送给老师一句“生日快乐。”

“我的学生真的非常非常的可爱!”周野说,他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多半源自于他对学生的热爱。1967年,周野从西南师范大学毕业,之后,他来到了井研县研经中学教授英语。那时候,条件非常艰苦,学校的学生一周只能吃一次肉。但每到了吃肉的时候,学生们都会把肉留下来带回去给父母吃。周野看到这种情况,深受感触,他说:“这就是我的学生。”在成为学校的校长后,周野专门安排工人在学校里养了猪,时不时地给自己的学生改善一下伙食。

“在学习上,我对学生的要求非常严格,因为他们来读书非常不容易;在生活上,我会尽自己的所能去关心他们。”周野说,在他当中学校长的十年里,他从没有处分过一个学生,而他的学生没有一个危害社会的。1977年前,国家还没有恢复高考,他的一个叫吴潜智的学生高中毕业之后便回家务农去了。1977年,当恢复高考的消息传来,周野第一时间通知了吴潜智回校复习。周野说:“那时候不像现在这么方便,我是通过村上的广播把他叫回学校补习的。这个同学非常优秀,他应该有更大的作为。”在周野的帮助下,吴潜智考上了医学院,毕业后又到美国深造,现在成为了全美中医协会和针灸协会的主席。周野认为,这就是教师这个职业的最大魅力,在很多时候,老师能改变学生的命运。

90年代末,周野被调到当时的乐山教育学院任教,后来随着乐山教育学院与乐山师专合并,他又成为了外语系的一名老师,主要教授基础英语。周野认为,与高中相比,大学老师需要给学生更多的人文关怀。去年,外院05级的学生回校开十周年同学会,周野为他们送出了一份特殊的礼物——十年前的班级座次表。看到这份礼物,学生们纷纷上前寻找自己的名字。一位学生激动地说:“我以后如果当老师的话,也要像周老师一样。”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从2003年退休到现在,每一年都有学生记得周野老师的生日。说起这个,周野翻出了自己手机上的一张张照片,他说,这是前不久他过77岁生日时和学生一起照的。照片上,周野紧靠着学生的肩膀,脸上洋溢着幸福灿烂的笑容。周野认为,爱学生是老师的天职,而“爱人者,人恒爱之。”周野对学生的关爱,也被他们永远铭刻在心间。正如在生日庆典上他与学生联成的一幅对联上说的那样:得英才而育之,青胜于蓝慰藉平生;遇良师而从之,谆谆教诲受益终身。

援外经历的见识和智慧

1986年,周野通过了对外经济贸易部的考试,前往非洲的索马里、乌干达等国,成为了一名驻外翻译。之后的五年里,周野的足迹遍布欧亚非的十多个国家。

在国外的经历让周野增长了许多见识,在与乌干达总统穆塞韦尼会面时,穆赛韦尼得知周野与周总理同姓,便与国防部长一起主动与周野合照。“经过这件事,我深切的感受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老一辈的革命家在非洲那些国家播撒的友谊的种子。”周野说。

在国外的几年里,周野到过埃及的金字塔、巴黎的圣母院,还参观过当年马克思创作《资本论》的图书阅览室,但让他感触最深的,40卷流落英国大英博物馆的《永乐大典》。看到中国人智慧的结晶流落异国他乡,周野不禁感叹道:“何时这些国宝才能回到祖国,看来只能靠你们这些后辈才能让这些文物从新回归故土了。”

在国外的五年,周野主要从事外经贸和工程承包翻译工作,他说:“大家总是以为,翻译就是把别人的话用另一种语言复述出来,但事实上,并不这样简单。”在一次外国人举办的宴会上,周野为参加宴会的外国人讲述筷子的用法。“用筷子的时候,一根筷子动,另一根不动,这样才能把菜夹起来。”周野说:“筷子的使用方法,是中国人原则性与灵活性的完美结合。”周野认为,作为翻译人员除了扎实的外语功力外,还要有较高的中文造诣。会谈的成功与否,翻译的作用是不可小觑的。

热爱始终奉献无限

“劳动是人类的第一需要。”周野引用马克思党的话说道。他退休之后返聘上课,直到72岁,并一直被聘为教学督导、师德督导。16年来,劳动一直是他退休生活的主要内容,他还两次被评为老教授协会先进个人。

周野认为,督导工作要成为老师和学生之间、老师和学校教务管理层之间的桥梁。每个星期,周野都会到去课堂巡视,深入一线查看教学情况。16年的督导,有许多往事让周野难以忘怀。学校领导对督导工作非常重视,他们说:“要像政府对待人民代表提案那样对待督导老师的进言。”他把学生座谈会变成了教育学生的平台。在座谈会上,有同学提出宿舍洗衣机不够用,要求增加。周野问他们,为什么不自己动手洗衣服呢?治国平天下,不妨先从用手洗衣服开始。可是,同学们却报以笑声,不以为然。周野说:“这恐怕就是难以逾越的代沟吧。”

在采访的过程中,许多路过博雅楼前的老师都热情地给周野老师打着招呼。原政法学院书记梁清告诉记者,周野老师是一位充满正能量的热心人,与他接触过的青年教师或多或少都能感受到周老师的人格魅力和威望对自己的感染和影响。2016年,周野全程参与了最美青年教师的评选。为了寻找优秀人选,周野召开座谈会,发现这些青年教师的闪光点。他说:“我想通过这次活动,让榜样发挥出无穷的力量。”

“周老师,请问就生活而言,知识是目的还是手段?”曾经,有一个学生这样问周野。他回答道:“这是一个既赋哲理又很实际的问题。我以为不要在生活与知识之间去寻找目的、手段之类的关系。知识应该是生活的内容,人应该生活在知识的海洋中。”周野常给自己的学生传达一个老生常谈的命题——知识改变命运。他认为,人人都必须遵循等价交换规律,同学们将来是要成为劳动者的,也希望自己的劳动得到丰厚的回报。但受到等价交换规律的支配,得到的回报是由自身的价值决定,也就是由自己的知识量决定。要实现中国梦,从寒窗苦读开始。

“成为学生的良师益友”是周野一生的追求。他用一生的践行诠释着崇高的师德风范,他用不变的挚爱温暖着他的所有弟子学生。一位年近八旬老人至今仍然活跃在校园里——教学楼有他精神抖擞督导教学的身影;教室里留下他与青年教师和学生促膝谈心的话语;每年迎新入学教育中有他做报告的精彩分享;学校老协文体活动中也有周老精彩的表现……因为挚爱所以奉献,这也许就是一位长者50余年教育生涯默默奉献的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