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教师风采】退而不休的胡启锐教授

浏览量:    日期:2020-10-21 09:52    作者:彭敏 黄雨欣    来源:宣传部     审核人:梁清

冬天下午二点,弘毅楼四楼,胡启锐教授正向409办公室快步走去。穿过走廊时他的脚步有些急促,脸上也显得有点着急。直到在走廊一端见到记者时,他才可爱起来,笑容可掬地同她们打起招呼来。“实在是不好意思啊,因为处理工作上的事,多耽误了几分钟。”胡教授一边向记者解释晚到的原因,一边跟着她们走进办公室坐下。

专心做一个学者型教师

胡教授考入西南人民大学,当西南局撤销之后,他们这些学生便被转交到西南人民革命大学。由本科生变成专科生,学制由两年制变成一年制,他们的寒暑假都在上课,他于1952年入学,1953的八月份便毕业了。毕业之后,在教书的同时他又报考了四川师范学院中文系函授本科毕业。1956年还到重庆的党校哲学教员培训班学习,后来也到中央党校的资本论研究班学习,并自学搞哲学研究。

他喜欢研究哲学,在改革开放的新时期,十一届三中全会重新恢复和认真贯彻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指导下,他开始动笔写作。于1980年写成《关于脑力劳动也是实践的浅见》,并提交到全国认识论座谈会。之后该论文被选中收入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年出版的《实践·认识·真理——1980年全国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座谈会论文选》。1984年该论文又获得了四川省政府三等奖,他很开心:“我的观点和浅见得到了他们的认可。”

在后来的时间里,他也不断地发表论文,表达自己的观点,将自己的成果收录整理为书。一本是错误问题纵横谈《走出误区之路》,一本是哲学理论自选集《走向觉悟之路》,这都是汇集了他苦心酝酿的成果,也映射了尽其精微的精神。塑造自我的同时,胡启锐也不忘置身于改革开放的浪潮,他在省老教授协会组织的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专刊上发表《我与科研同行》一文,向我国科研事业致敬。他说,科研,讲求的就是除了要有新意,还得有学术价值。在搞科研,写文章的过程中必须把握好政治的是非观,保持政治立场的不出格。

“他不仅是一位严谨、勤奋的学者型教师,更是一位有情怀有激情的文人,也是一位宽厚、谦逊的可敬老人”这是原政法学院的梁清书记对他的评价,在几十年教育生涯中他的确也是如此。在教学方面,他上过很多课,教过许多人。但是他从来没有在大学里面当过班主任,也没有固定上哪个班级的课,而是给许多系上公共课。他说他有一个缺点,与其他老师相比,自己同学生的关系是不够亲密的。但即便是在他“科研工作繁忙,教的同学广而多,自己打交道的能力比较弱”的这种情况下,也尽力在课后与学生交往。他现在还记得曾经有那么几个上过他的课,对哲学比较感兴趣的中文系同学在课下请教他问题,他也是非常乐意去解答疑惑,并且在很长一段时间里他们都保持有书信来往。在他退休后,他的教育也并没有因此停止。据了解,胡教授退休后依然被学校返聘回来教书。“从一周十二节到一周八节,再到一周四节......”他虽然身退,但心未退。胡启锐始终奔波在校园前线,写文章、做科研、一生探寻哲学之美,不负教书育人之职,致力于学校关工委、老教授协会安排的工作,甘为人梯。他多次应邀在本校离退休总支大会上讲党课,分享人生心得,并于2018年被推选为乐山师范学院老教授协会年度先进个人。

对于他来说,不管是退休前还是退休后,他作为一个学者型教师的日子是一点儿没有闲下来过,他也是真心喜欢这样的日子。

关注乐山城市建设与发展

“乐山是我的第二故乡,我希望它越来越好!”

在哲学领域的获得一方天地的同时,胡启锐也为自己家乡文化发展出力。经乐山市有关领导同意提出的建设特大城市的规划草案,来征求社科顾问团意见时,有人极力主张建设特大城市,作为社科顾问团的成员的他却提出了反对的意见。他根据乐山市实际特点,认为乐山市应发展成特优城市而不是特大城市。乐山市是一个风景秀丽、宜居的地方。发展为特大城市会对城市造成破坏,城市的发展更是会受到限制。他还说,乐山市的自然环境很好,文化底蕴丰富,显然,特优城市更适合乐山市的发展。为此,1997年发表了《重质量、扬优势、促转化一一对建设乐山的几点建议》(乐山市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的双月刊《奋飞》1997年第2期),专门提出了城市垃圾分类的建议;20I5年10月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哲理论文自选集《走向觉悟之路》,又收录重发了此文。值得欣慰的是,最近胡教授在准备校离退休总支党员大会上关于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的辅导报告时,关于对《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决定》第十条第二款: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中提出的加强污水、垃圾处置设施建设,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等内容感触很大:在早年《重质量、扬优势、促转化——对建设乐山的几点建议》的文章中,他提到“通过宣传教育和奖励措施,动员全民学会和习惯垃圾分类、分放;政府或有关部门,可设置多种颜色的垃圾桶、箱,以便大家分类丢放、回收、转化、利用”,这与2019年中共中央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决定中第十条第二段,“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和资源化利用制度”不谋而合,并且现在已逐渐被广泛推广。他早年有益的建议现在被采纳和接受,他自得其乐;我们也为老人敏锐的智慧所折服。

在乐山新广场,有一个专门介绍乐山籍文化名人郭沫若的大字碑文,或多或少会有人在此停留欣赏一番。此碑文建成之初,他便发现了一处错误。碑文上写道“郭沫若......写了《棠棣之花》、《虎符》、《孔雀胆》、《十批判书》、《甲申三百年祭》等历史剧......”前三部的确是历史剧,历史剧是文艺作品,允许适当虚构和夸张,而后两部则是涉及历史的学术论著,必须务实和严谨,将两者混为一谈实在是不妥。他说:“既然我能发现这个错误,那肯定也会有其他人发现,此错会对乐山市的文化建设产生不利影响。”想找乐山相关领导解决此事的想法藏在他心里很多年。终于,在乐山师范学院四十周年校庆之际,他见到了郭捷副市长。据他了解郭捷副市长不仅是学校校友,还分管乐山的文化建设,这便给了他一个希望。于是,他给郭捷副市长写封信告知情况,在信里提到了自己发现的这一处错误并告知了修改意见:只需将“历史剧”改成“作品”即可。他一开始并没有抱很大希望,他说:“我觉得我的信可能起不了多大的作用。”说到这里,他开始变得激动起来,“你猜最后怎么着,没过多久,郭捷副市长指示安排有关部门人员将碑文上的字做了修正”。

这些是2019让他最高兴的事儿了。

退休生活丰富多彩

聊了老大半天记者还是很难将84的年岁扣在眼前这位精神矍铄的胡教授身上,对此他乐呵呵地说:“大概是因为我长了一张娃娃脸的缘故吧。”让人羡慕的不仅是他未白多少的头发,更是他由内而外散发的年轻精神。

在退休生活中,胡教授除了钻研哲学和撰写自己的书籍之外,他还喜欢下下象棋,读多方面书籍,也格外留意关于养生方面的知识。“我是一个注重养生的人。”他说这可能是因为自己上了年纪的缘故。在看了许多养生哲学文章后,他写下了《应用养生哲学的一些体会》和《关于顺其自然、尽力养生的一些体会》等文稿,并在乐山师院老教授协会会员大会上跟大家讨论交流。

偶尔在乐山街上,你的目光可能会停留在一个身着靓丽衣服,骑着电瓶车或者自行车的人上。他利索的动作和稳健的状态让你猜测,大概50岁、也许60岁、不过70岁。可是眼前却是上了80岁的他,不坐公交不爱打车偏偏爱上了骑车。胡教授指指自己身上—荧光绿的衣服,“我向环保工人学习,身着鲜亮醒目的服饰,骑车在路上才容易被人看见,提醒别人别撞我。”这是出于对安全因素的考虑。不仅是骑车,他还乐于奔走。他的家在六楼,每天走上走下,来来回回好几趟,他习惯于这样的生活。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看不出胡教授处于耄耋之年。

他有一个偶像——汉语拼音之父周有光,“周先生是一个很长寿的人,活了112岁,写了很多的书。我不期望能像他那样写很多书,只希望我能够一直写下去。”在这世间活得健康些,活得长久些,不断学习,不断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