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报道·育人一线风采】第四十五期:愿做一只萤火虫,照亮教改之路--记生科学院曹成全教授

浏览量:    日期:2020-10-19 08:34    作者:黄雨欣 杜若男    来源:党委宣传部     审核人:姚志辉

近日,教育部公布了2020年新农科研究与改革项目名单,我校生命科学学院曹成全教授申报的《学科交叉融合与校企合作推动的昆虫创意人才培养探索实践》项目成功入选。

“起初觉得国家级的项目入选可能性不大,但学校一直鼓励我,我便坚持了下来。”曹成全说道。他的教改项目有三个重要组成部分,每个部分都有着特殊的意义。

昆虫创意产业

“就是用创意的思维去做昆虫产业,也可以说是‘昆虫+’。”曹成全是全国第一个提出“昆虫创意产业”的人,这为我国的昆虫产业发展提供了新思路。以前,研究昆虫是为了杀死它,这仅仅考虑到了昆虫的缺点,却没有发现它的优点。 而曹成全却关注到了昆虫的食用、药用、饲用等多方面的价值,把昆虫当资源来开发。“每个人除了自己的专业发展外,也会有其他方面的特长,昆虫也一样,只是它们不会说,那我们就得帮他们发挥价值!”曹成全这样说道。

之前的昆虫产业传统做法就是养殖昆虫、将其加工、最终卖掉,而曹成全倡导的昆虫创意产业却在传统的昆虫产业中加入了创意思维,使得昆虫产业链显著拉长,甚至打通了一二三产业,使得传统昆虫产业升级换代。被誉为“萤火虫产业第一人”的曹成全,对萤火虫有着自己独特的“玩”法:大家都以为萤火虫只能观赏,最多用来点缀景色吸引游客,其实,只要用创意产业的思维,不仅可以让萤火虫成为夜间旅游的利器,还能将萤火虫嵌入到诸多农业项目中,发展“萤火虫农业”,其产品还可以做成“萤火虫品牌酒”等第二产业,然后继续延伸,做萤火虫民宿、温泉、文创、影视甚至是萤火虫之城,全面深度延伸产业链,这就是“昆虫创意产业”的魅力所在。

学科交叉融合

“我个人认为一个人才最重要的素质就是要学科交叉,文理兼备,全面发展。只有学科交叉融合,才更有可能具有创新思维。”这是曹成全对学科交叉融合的认识。

曹成全从小擅长文科,在读书期间却选择了理科,大学时学习的是植物保护专业,读研究生时更是选择了让周围人意外的专业——昆虫。他在山东农业大学攻读博士期间,由于家庭经济压力较大,他业余时间进入一家公司工作,主要讲授产品知识、培训员工,甚至负责企业的营销和活动策划、主持晚会、创办企业内刊。之后,他把这些创意策划知识充分运用到昆虫产业上,去挖掘昆虫的价值,最终取得了成果——昆虫创意产业。

“昆虫怎样运用学科交叉融合呢?”曹成全阐述道“昆虫专业与生物技术等专业结合进行昆虫人工养殖及产品研发研究,与林学专业结合开展森林旅游和自然教育,与科学教育专业结合开展昆虫主题研学游,与化学专业结合开展昆虫活性成分检测和提取,与物电专业合作研发萤火虫发光产品和自动化人工养殖器具,与文新学院合作研究昆虫与诗词、成语、书法、宗教、民族、地名等的关系并录制昆虫科普视频和自媒体宣传,与美术学院联合研发昆虫文创和旅游产品以及萤火虫的美学研究,与音乐学院联合开展鸣叫昆虫与乐器研发、昆虫主题乐曲编写、舞蹈和音乐剧,与旅游学院联合开发萤火虫等昆虫主题旅游,与体育学院联合研发昆虫武术和昆虫主题运动会,与心理学专业联合研究萤火虫等昆虫在心理理疗中的作用,与外语学院联合研究昆虫翻译的规律”。

2020年,国家教育部出台了第十四门学科“交叉学科”。“这说明我的想法与理念是正确的!”曹成全说。

校企合作培育人才

“学校的资金是有限的,社会上的资金是无限的,我们可以利用社会资金去培养学生。”这是曹成全主张推行校企合作培育人才的原因之一。曹成全认为,学校与企业的关系不应该只是在毕业季招聘时才有一点联系,企业也不应该只是被动地、象征性地来到学校招聘,两者应该加深合作,将被动转化为主动,共同培育人才。

曹成全认为,校企合作是有效培育人才的重要途径,企业可以在学校建立创新创业基金,并发布一些课题研究任务,让学生自由接单、良性竞争。“如果学生研发成功,企业可以提供给学生知识产权和一些物质奖励。”他说,这样既能锻炼激励学生,使学生的个人能力得以提高,又能让企业从中得到自己需要的研究成果,甚至可以调动企业在校园中寻找人才的积极性,学校也能达到培育人才的目的。如果成功,这将会是学校、企业和学生的三赢局面。

在曹成全看来,这种方式更能让学生与社会相衔接,而不只是躲在学校的温室里学习,现在的校园学习与企业、社会的接触是比较浅层的,要想有效地改变这种局面,校园学习和社会锻炼对学生来说都是缺一不可的。

“知道社会需要的是什么样的人才,才能更好的把自己变成它需要的人。”这是曹成全对人才培养的理解。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更好地实现就业,企业才能更好地吸收新鲜血液,学校才能培育出更多人才。

教育改革初心

“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的生活,我喜欢高校,因为它有无限的可能。”曹成全在博士毕业后本可以获得很多很好的工作,待遇好、地位高且工作轻松,曹成全自小喜欢写作、演讲并擅长书法,具有当老师的潜质和素养,对教学有很深的感情。

2009年,曹成全主持教改项目,将他的课堂作为教改的“实验基地”。他教授一门动物学,并不照本宣科,而是采用了新奇的教学方法。“我让我们班的同学抽签分成两组进行辩论,比如辩论主题可以为‘软体动物和环体动物谁进化得更快'。”布置下来后,班上的同学就会下去查资料,并在课上进行激烈的辩论。一堂课结束,同学们都说:“一场辩论下来,这个辩题所涉及的知识都深刻地掌握了。”因为他们为了辩论,不仅要查自己本方动物的资料,也要去查对方动物的资料,在查资料的过程中,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再经过辩论,知识就更加深入脑海了。

刚入乐山师范学院工作的第二年,曹成全就主持了动物学课程的教改项目,并获得了学校教改成果三等奖,发表若干篇论文。后面几年,由于从事行政管理或专职科研或借调工作,曹成全一度脱离教学,但他说:“我还是喜欢教学,喜欢教学改革和创新,想回到教学第一线。”2016年下半年,曹成全卸任生科学院党总支书记后,随即投身教学改革,相继主持了两项四川省教学改革项目,“资源昆虫养殖与开发”这门课入选了四川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课程。

“很多老师觉得教学很浪费时间,不值得,但我是从骨子里喜欢教学,也觉得教学是任何一个老师应尽的基本义务,作为一个优秀的老师,还要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曹成全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