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报道·在线教学一线风采】第二十九期:物电学院黄川老师:想方设法上好“云中”课

浏览量:    日期:2020-04-26 09:05    作者:兰林倩、孟繁增    来源:宣传部 教学部     审核人:佘万斌 汪天飞

本网讯(文/兰林倩、孟繁增)“我觉得上课的过程一点也不枯燥,很有意思,课堂氛围很轻松。”“黄老师的课重点、难点部分很突出,而且还有很多实践,上起来很给力。”“黄老师和我们互动的比较多,云课间还会播放音乐给我们听,上他的课很有趣”……这是物电学院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学生对黄川老师上的网课《模拟电子技术》的评价。

黄川是物电学院的专任课老师。她的课后学生满意度调查100%。可是在上网课中,她却坦然:在“云”课堂中上好这门课,真的有点难。黄川老师说:“由于《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大一年级学生在大学期间遇到的第一门工程技术类课程,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更好地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这对老师的要求很高。”

直播与回看结合,确保教学效果

“如何才能上好网课?如何才能确保教学效果?”在正式上网课前,这两个问题一直在黄川老师的脑海中不断闪现。经过多个平台反复测试,再结合身边同事的推荐,最终黄川老师选择了使用“腾讯课堂直播+建立授课班级的课程QQ群”的方式给学生们上课。“为了能使线上网络教学顺利进行,真的是花费很多时间和精力去准备。”可是在第一堂课上,黄川老师还是遇到了许多问题,其中摆在她面前最大的问题就是网络问题,由于班上很多同学住在乡村,网络信号不是很稳定,上课的时候经常会掉线。“当时真的不知所措了,网络拥堵,很多学生没办法进入课堂,学生听不见声音,我的声音学生也听不清楚……眼看一节课快结束了,我当时特别着急,最后只能把之前网上找的一些慕课资源链接发到QQ群里面,让大家点开看。”黄川老师说,第一堂“云”中课完全可以用狼狈不堪来形容。这堂让她终生难忘的课后,黄川老师赶紧调整自己的在线教学方式。

“我决定在每节课前,先把从各教学平台找到的优质慕课资源先提前发到QQ群发里面,这样就可以确保家里网络信号不是很好的那一部分学生能正常上课时候使用,另外经过慢慢摸索,我发现腾讯课堂的直播课有回放功能,我在直播的时候,会隔一段时间就及时的把直播课的回放链接发到QQ群里供大家回看学习。”这样子下来,不但解决了网络信号不稳定的问题,而且还提高了同学们的上课积极性。

“因为我每一次课堂直播的时长大概都在100分钟,我发现有些节次的课竟然会有30多个同学回放,而且大部分同学回看时长都能达到半个小时。”黄老师说,光看直播看不到同学们的学习状况,通过回看记录知道了同学们是真的是在认真学习,这也让她感到特别安心。

狠抓重难点,精讲习题

“其实线上上课后,备课量远远高于平常线下教学。如果按照平时线下的内容和教学进度来讲,学生会昏昏欲睡。”为了保证课堂质量,黄川老师决定在网课教学中,狠抓重难点讲解,同时精讲课后习题。

每节课前,黄川老师会通过班级QQ群,把从各教学平台搜索来的最精彩的慕课资源分享给同学们,让大家先进行预习。正式上课的时候,她再采用腾讯课堂网络直播,给大家主要讲解本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和上一节课布置的习题作业。“这对学生要求就很高,课前必须要认真观看慕课资源,不然上课时就有可能会跟不上老师的节奏。没想到这样做同学们的学习积极性反而增高了。” 黄川老师说,没有面对面给学生授课,所以学生掌握的情况,对问题的理解甚至是他们的面部表情都没有办法看到,所以要检查他们到底学习情况怎么样只能够依靠课后作业。

在谈到网课作业偏多时,黄川老师说:“我会采取‘错峰’布置作业,就是一般情况下,我星期一布置作业,到星期六的晚上才会截止,作业一般就是几道客观题或者简答题,学生可以花整个一周的时间来完成作业。这样学生就不需要在特定的时间点完成,这样也避开了网络作业的高峰期,学生就不会觉得这门课程的作业量很大。”

“黄老师每次批改完作业都会有一定的批语,写出我们的问题,而且往往一针见血,非常有利于我们巩固知识。”2019级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杨文杰同学说。

另外,《模拟电子技术》这门课程是需要理论与实践分开上课的,前期主要进行的是理论教学,但是在理论学习阶段也不能忽视实践能力的培养。由于疫情,同学们被困在家中,无法利用器材进行实践操作,但是作为理工科类的学科,如果长时间没有实践操作的话,同学们很难真正理解到知识要点。因此,每隔一段时间,黄川老师就会带着同学们做仿真实验。同学们通过老师提供的实验软件,在老师的指导下学习如何进行电路连线,将实验现象搞清楚。“其实这样做出来的实验效果与实际做的差不多,等到开学返校后,实际的硬件实验就照着那个来就可以了。”黄川老师说。

而在“云中”课堂上,黄川老师也非常注重课堂的仪式感,在网络教学期间,她会利用云课间休息时间给同学们播放一些轻音乐,让同学们放松放松大脑,还鼓励同学们在评论区点歌互动,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我经常会使用腾讯课堂的答题卡和举手功能,让原本无聊的理论课活泼起来,大大的激发同学们学习的兴趣。”黄川老师说,网课教学应高度关注网络另一端学生的情况,他们的情绪与学习状态如何?身体状态如何调节?师生之间的相互配合相互理解,最终才能在线上课堂中相互成就,共同进步。 因此一定要保留网络教学中的互动环节,这样不仅提高了同学们自主学习的能力,也增强了课堂的趣味性。

总结经验为了更好地上好“云中”课

疫情是危机也是契机。“疫情期间,教育战线‘停课不停学’,真实地实验、检验了我们多年来推动的教育信息化、网络教育、课程资源建设和部分教育模式改革成果。”黄川老师说,这些不仅仅是硬件水平的体现,更是对教师教学思路、教学技巧、教学内容、教学方式都提出了新的能力要求。

黄川老师说,疫情肯定会结束,延期开学也是暂时的,但网络教学对教师教学方式的转变却是促进很大的。随着教育信息化的推进,以“互联网+教育”为特点的信息化教学只会加强,因此总结在线教学期间的问题和经验,对推进今后的教学改革可以提供有益帮助。

“首先要保证终端不让一个学生‘掉线’。这就要充分了解考虑到学生居家已有的学习终端设备,不让一个学生因为终端问题而学习‘掉线’。尤其是许多学生居住在农村,网络信号不佳而造成观看直播卡顿让在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等,这就需要注意,在线教学不等于直播教学,也并不是直播越多越好,要根据教学对象采取直播、录播、线上答疑等混合式教学方式。”黄川老师说,其次,要建好教学平台。在线教学选择什么样的平台十分重要。同时,教学部门还要加强师生的信息化教学技术培训,让信息化教学逐渐成为学校常态。

当谈到“不少老师感叹在线教学学生组织难、管理难,学生则觉得学习效率低。”这一问题时,黄川老师认为,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因为教学平台中没有足够的学习资源,教师只能用讲来代替学生的学习。因此,下一阶段除了教师建设好个人教学空间外,还要整合优质教学资源,共建共享一批优质在线精品课程。

黄川老师最后对记者说,疫情结束后,她会投入更多的精力,根据网络教学积累的经验,充分发挥网络课堂优势,有机融合“线上+线下”教学手段, 把“云课堂”的优点移植到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