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质量报道·在线教学一线风采】第二十四期:音乐学院郑文英老师:“乐师青交”的“云”排练

浏览量:    日期:2020-04-17 09:36    作者:杨锐    来源:宣传部 教学部     审核人:佘万斌 汪天飞

本网讯(文/杨锐)在我校,有一支交响乐团,曾多次登上学校新年音乐会、迎新晚会的舞台;它还名声在外,代表学校赴西南交通大学竺可桢学院、内江师范学院等高校进行交流演出。这就是乐山师范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它有一个萌萌哒的名字——“乐师青交”。负责这支110多人庞大队伍日常管理的,是音乐学院大提琴老师郑文英。

郑文英说:“网络教学对乐团排练确实有不小的阻碍,受软件和网速的影响,很难做到100多人一起的大合奏。”在疫情防控期间如何做好整个乐团的常规管理,如何同乐团其它老师一起带领学生做到“停课不停学”,如何确保乐团学生能够通过网课真正学有所获,如何进一步扩大乐团影响力,是郑文英和乐团其他老师一直在探讨的话题。

分层管理,声部一个不能少

“温馨提示:请各位同学按时将作业交到声部长处,并备注好姓名学号,声部长负责统计并汇总给我。”郑文英在“乐师青交”QQ群里发消息了。

“之所以会这样做,是因为乐团成员除了几名专业老师外,其余都是音乐学院各年级、各专业学生。”郑文英老师说,“我一个人直接面对这100多个学生,肯定不现实,因此我就一直在思考如何加强对学生的纪律管理。”于是,郑文英将乐团分为弦乐组、木管组、铜管组、打击乐组、色彩组等五个组,每个组再按照不同专业分为若干声部,每个声部确定一名同学担任声部长,协助该声部的管理。“比如,弦乐组里的小提琴、中提琴是各有自己的声部长,铜管组和打击乐组则是一个组一个声部长。”郑文英介绍道,“不仅如此,我们乐团还推选了两名负责任、有威望、乐于为师生服务的同学担任团务。”有了这样一些同学,郑文英的乐团管理团队就算是建立起来了。

“自从2015年《乐团合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被正式录入教学管理系统后,我们对乐团的管理要求就更高了。”郑文英说,“不过说实话,100多人的大课堂确实不太好管理,平时线下排练的时候就遇到过问题。”因此,刚开始的时候郑文英对网上的“云”排练没抱多大希望,但是网络的优势反而化解了一些常见的难题。“作为声部长,我们要协助老师完成线上教学、通知每周学习任务,督促同学完成作业,收齐作业后交给团务。”小提琴二声部声部长王凡说,“这样不像现场排练时当场检查验收,给部分基础较差的同学留足了练习的时间,也就很好地避免了因请假或其它原因导致的排练效果不理想等问题。”

“一提琴和低音提琴声部作业已交齐啦!”“二提琴声部作业交齐啦!”“打击乐声部作业交齐啦!”……郑文英又在“乐师青交”QQ群里发消息了,这些消息说明分层分类的管理模式已经奏效。

老带新,奏出动听旋律

“乐团成员构成复杂,既有大一年级学生,也有大二、大三年级学生;既有音乐学专业的辅修学生,也有音乐表演专业的主修学生;既有多年功底的‘童子功’,也有初出茅庐的‘小白’。”因此,郑文英便对自己负责的声部采用了分层教学的办法,新团员和基本功薄弱的是基础讲解,老团员是困难片段的指导。在此基础上,郑文英还在乐团安排各声部长以及专业突出的学生作为“小老师”,帮助新团员知晓交响乐团配制,了解总谱分谱的读法以及部分特殊符号的演奏技巧,更快进入状态,融入集体。长笛声部声部长吴沛儒说:“在他们身上感受到了对新知识的渴望,在帮助他们的过程中,我的专业技能也有所精进,互帮互助,共同成长,并且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培养默契,也为以后的合奏排练及演出打好了基础。”

其中一名“小老师”说:“受到软件和网速的制约,音色的调节是一个挑战,我们做不好,也没办法做。”因此,在对低年级同学的帮助中,“小老师”们主要将音乐的基础——音准和节奏——作为重点。这种教育方式,恰恰给了学生新鲜感。但是几次网课下来,很多学生还是产生了“审美疲劳”。“郑老师发现这个问题后,要求我们时刻关注同学们的思想动态,积极了解大家的想法,及时沟通,和老师一起做好思想上的引导。”

开阔视野,学习能力渐强

“乐团或者某个声部想通过网络的形式排练,我认为在目前的条件下是无法完成的。”郑文英说,“但是,网课让我有更多的时间因材施教。”线下的集体课程中,由于人数多、时间短、任务重,不可能为每位学生提供指导。但是网络教学将课堂搬到了家里,不仅没有了周围同学的影响,还有了更充足的练习时间。郑文英会将自己的演奏录制成视频发到群里,供学生反复学习,也会对每位同学录制的视频进行有针对性的点评。

除了要求学生完成排练任务,老师们“会将其他乐团演奏的视频分享给大家,帮助学生开阔眼界”。2018级音乐学专业的兰金凤说:“我看了其他学校演奏的视频,觉得他们好厉害,我同时也认识到了我们自己存在的不足。”不仅如此,老师们“还给同学们分享跟交响乐相关的文献、谱子,供大家学习研究”。2017级音乐表演专业的汤铠诚说:“我们之前对于理论化的学习不够重视,也不知道论文该怎么写。还得感谢网课,让我积累了很多论文写作的技巧和素材。”

针对没有乐器的同学如何参与排练,郑文英也有自己的办法。“我们这学期打算举办一场李云昆老师的原创系列专场音乐会,因此我会将相关的曲目音频以及曲谱发给大家,让大家提前熟悉。”郑文英介绍说,李云昆老师创作了很多优秀的曲目,比如之前已经演出过的单曲《柔板》《青年进行曲》,以及新创作的套曲《新丝路花雨》,都非常适合“乐师青交”演奏。2019级音乐学专业的李明峰说:“我听了老师发在群里的《新丝路花语》音频,这组套曲是围绕丝绸之路创作的,地域性很强,共有五个乐章,感觉很华丽,很震撼,很美妙。听说我们开学后就要演出呢。”

凝心聚力,小音符串成大乐章

在谈及乐团在网络教学中取得的成绩时,郑文英是这么说的:“对于乐团大家庭来说,再大的困难只要大家分担,就都不是问题;再小的想法汇聚在一起,就都是智慧。”“乐师青交”在网络教学期间,也能按照进度推进排练,是离不开像郑文英一样默默付出的乐团所有老师的共同努力的。就像团务龚家叻说的,“不管是老师们还是同学们,在以前都没有尝试过网络教学,这个期间大家都遇到了很多困难,但老师们本着对每位学生负责的态度,为了让学生在网课中最大程度地学到知识,不断做着各种和尝试努力”。

“我们乐团执行团长、长笛老师范文婧,会时刻关心乐团学生,时常给学生送去问候,也会给有情绪的学生做思想工作。乐团总监、铜管乐器老师赵然,经常在群里鼓励学生,为学生分享众多经典的演奏音视频以及乐理知识,拓展学生知识面。乐团其他几位老师也在以自己的方式,为乐团的网络教学保驾护航。”

“乐团的每位成员都是一个独立的音符,只有大家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才能串成完整的乐章。”郑文英老师说,“虽然大家几个月不见了,但我们对乐团和音乐的热情不减,我们坚持学习不断。我们有信心在春暖花开的校园上空,再次响起‘乐师青交’最美的演奏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