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网讯(文/孟繁增)“《数学分析2》这门课比较复杂,如果学生在线学习时网络状态不够稳定,可能会错过一些学习难点和重点。”考虑到这一元素,数信学院高仕龙老师在“云中”课堂,选择录播课的形式给学生上这门课。
“相比直播教学,录播课比较稳妥,录播课的最大优势就是不受时间的限制,学生可以随时点播,也可以反复回放复习。”高仕龙老师说,录播课有其灵活性,但也有一些缺憾。譬如,录播课不能实时交互反馈。这就需要教师进行精准的教学设计,在录播教学的设计、录制、播放和课后都要心中有学生,践行“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
课堂教学设计要切合学生需求
录播课程中的教学内容的设计要从学生实际出发,站在学生的角度思考解决数学教学中的问题。高仕龙老师将自己的课堂教学总结为“三层次”网络教学模式。第一个层次是预习,他要求学生通过阅读教材和观看我校网络教学平台——超星平台上的教学视频资源,进行前期预习,并完成每一章节后的测试题。“测试题的主要题型以选择题和判断题为主,主要用于学生对预习效果的自我检测。”高仕龙老师说,事实上,由于网络录播教学自身的特点,学生在这一个环节的学习基本上是在课后完成的,这当然也对学生的自觉性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
第二个层次的学习,是重难点知识的梳理和典型例题的掌握。作为数学专业的学生,大学阶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数学思维形成的过程,因此在每一章节,高老师会针对教学内容以及学生预习中反馈的问题重新录制一段视频。“这个视频的主要目的:一方面是对知识点进行逐一解析,包括其数学含义、几何意义、用法等等;并对前后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进行梳理,从而让学生在宏观上把握整个课程的框架和脉络。”高老师解释道,比如,讲完不定积分,他会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函数有原函数;讲完定积分,他会让学生讨论什么样的函数是可积的,并讨论函数有原函数和函数可积二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讲完微积分学的基本定理,他会让学生讨论变上限定积分具有什么样的性质,并探讨存在原函数、函数可积以及变上限定积分三者之间的内在联系。而重新录制视频的另一个目的,是对章节中典型例题和重要例题进行分析和讲评,以加深学生对重难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高老师说:“在网络教学中,无论是直播还是录播,学生极易陷入只动耳不动手的不良习惯。因此,最后一层次的学习,布置课后作业就显得尤为重要。”因此,除了测试题以外,高老师会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课后作业,并规定上交时间,并在每一章结束后进行讲评。另外,在每一次课的最后半小时,他还会给学生出一道与视频内容密切相关的题目,并随机抽取5位同学在规定时间内把答案拍照上传QQ群。“这样做的目的,一是督促学生认真观看视频进行学习;另一方面,通过对学生上传答案的点评,可以纠正学生答题中的典型错误。”高老师解释说。
录播课也应增加互动交流
录播课不应是刻板的课堂搬家,只要心中有学生,录播不仅可以实现“转场”,而且一样可以“激趣”,更可以师生“互动”。高仕龙老师认为,在网课教学中,教师心态要改变。很多数学教师在讲台上挥洒自如,精彩纷呈,可一旦面对镜头,就会变得手足无措,无所适从。其实,教师不必紧张,像平常那样讲课就行。录课一开始,教师要尽快找回“主场”的感觉,把授课状态调整到学生好像就在面前的状态。录播课照样能“互动”。在需要学生进行思考的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按下暂停键,暂停视频一两分钟,让学生进行必要的思考总结,或者在纸上进行演算。对于教学难点,教师根据学生的需要给予必要的指导,有些应用题可让学生跟着教师的节奏一起做,让学生充分参与进来,同时也可以利用留言板、QQ群或者讨论区进行即时的师生互动。
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心理
“目前为止,我采用的网络教学模式进展比较顺利,也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并得到了学生普遍的认可。”在谈到这段在线教学会对今后课堂教学有哪些启发时,高仕龙老师说,此次新冠病毒导致的被动进行的在线教学经历,也给今后的教学带来一些思考和启示。首先,在线课程建设是在线教学的核心元素和载体,其建设质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在线教学的实施效果。因此,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之余,就应该倡导教师大力进行在线课程建设,而不是在突发事件来临时才仓促上阵。在线课程建设不仅是对课堂教学的有力补充,而且也是应对突发事件的必备措施。并且,在线课程建设不仅仅是对课程资源的建设,更重要的是要建设符合学生实际情况的课程目标,系统性的课程内容,具有前沿性、探索性的教育教学方法,以及科学性、新颖性兼顾的课程评价体系。总而言之,就是要建立起一套与在线课程教学相适应的课程质量标准。
在采访中,高仕龙老师对记者说:“此次在线教学过程当中,我深切的感受到:搞好在线教学的关键是把握好学生学习的心理。应当说,在线教学有效满足了“数字媒体”时代大学生的学习需求,适应了他们在虚拟情境下对图像、音效感兴趣的认知特征。因而,在今后的课堂教学中,如何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融入课堂体系,如何制作内容充实、具有展现力的多媒体课件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以及如何用批判式的提问来促进学生的积极思考,这将成为教师应当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高仕龙老师认为,高校教师需要从讲台上走下来,从知识传授者的角色转变为和学生平台平坐的学习伙伴和学习向导,并通过多媒体平台、社交软件等实现多层次互动,实现对学生的知识传授、能力培养、素质培育、人格塑造等综合功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