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迹展播之九】:兵叔:一站上讲台我就很有激情——记教育科学学院专任教师李万兵教授

浏览量:    日期:2018-05-28 11:06    作者:周小荷    来源:宣传部     审核人:佘万斌

【人物简介】李万兵,男,中共党员,三级教授。1989年执教至今,教龄28年,现为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主要从事与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相关的课程教学和临床实践。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中曾获先进教师、优秀教师、优秀教职工党员等荣誉称号,申请并立项各类课题十多项,出版或发表论文近50篇。

 

声音深沉而又充满激情,说话严谨而又充满风趣,神情严肃而又充满温情……在他的课堂上,从来不缺少欢声笑语,“上课有听不懂地方可以直接站起来提问,不需要举手示意”这是他和学生之间约定俗成的规矩,但是他对课堂纪律要求却很严,不允许旷课,且最讨厌迟到。他对上课最积极、最守时,每堂课至少提前20分钟到教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有时候教室里还没有学生,他,是第一个。28年如一日的坚持,其间8年的行政工作,也未曾让他离开过讲台,他说“就算再累,但是只要一站上讲台我就很有激情”,他就是教科学学院的李万兵教授,今天,我们读他!

 

上下求索  赤子耕耘事业

 

李万兵是农民的儿子,小时候家境十分贫困,在家排行老五。但再穷,他的母亲仍坚持供他上学。他明白只有读书,才能改变贫困家境,掌握命运。1985年,李万兵以优异的成绩考入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最初选择心理学专业是因为听说它好分配工作,到后来,一个偶然的机会,让他彻底爱上了心理学专业——弗洛伊德的《少女杜拉的故事》。这本书是对一个癔症案例的片段分析。整本书才几十页,却让他花了大半个月的时间才阅读完。李万兵告诉记者,正是因为这本书分析病例的思路与方法,让他迷恋上了心理学。此后,他便大量购买、阅读心理学这方面的中外书籍。一颗从事心理学教育的种子从此在李万兵心头萌芽,并茁壮成长为一棵大树。

1989年李万兵被分配到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从教。2000年,由原乐山师范高等专科学校、乐山教育学院合并组建为乐山师范学院,先后担任教育系主任助理、副主任、主任。现任教育科学学院心理学教授,高级心理咨询师。其间8年的行政工作(1997-2005年),繁琐的工作都未曾让他离开过讲台,就算工作再忙,他都坚持给学生上专业课,他说:“管理工作不是我的本行,教学工作才是我的本职工作”。多年来,他对待教学工作,一直兢兢业业,认认真真,每堂课都提前至少20分钟到教室,做好各项准备工作,调整状态。本学期,李万兵一周要上近20节课,主要担任《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认知疗法》、《小学生心理辅导》等多门课程教学工作。虽然教学任务繁重,但是李万兵一直强调要保证课堂的质量,同时要有个人的教学特色与方式。在课堂教学改革路上,李万兵从未停止探索的脚步。28个寒来暑往,李万兵用智慧、勤奋与责任书写一份来校后的教学改革成果报告单:

——《人格心理学》、《咨询心理学》、《认知疗法》三门课程都被学校批准为教学模式和考试方式改革的试点课程。

——20134月,《小学生心理辅导》(专科)被教育部列为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予以立项,此为我校建校以来的第一项国家级质量工程项目,填补了我校自建校以来国家级质量工程建设项目的空白。

——201612月,《小学生心理辅导》(本科)被四川省教育厅认定为“十三五”四川省高等学校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

——20171月,《小学生心理辅导》课程“立体化”建设的探索与实践获乐山师范学院2016年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0171月,《小学生心理辅导》(专科)被教育部认定为教师教育“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并在“爱课程”网站向全社会开放、运行。

——20176月,所指导的“川渝农村地区民办幼儿园现状”获第十四届“挑战杯”四川省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比赛二等奖。

“凭自己的兴趣爱好办事,要对自己的人生有规划。”支撑着他一路走来,除了兴趣和努力,还离不开长此以往的坚持,如果要用一种植物来形容李万兵,那就是松,松坚忍不拔的品质,在他的身上彰显无遗。

要想给学生一杯水,教育者就不能只有一桶水。教育者要成为川流不息的河、容纳百川的海。身为“教学+教研”型的教师,李万兵教学、教研两手抓,践行着“终身学习”的职业道德要求,紧跟时代发展,潜心教改,又积极投身教学研究,申请并立项各类课题十多项,出版或发表论文(论著)近50篇(部),代表作:《心理咨询学》(专著)中国文史出版社2005.06;西部76名幼儿教师职业倦怠感调查 《中国学校卫生》2007.12;五通桥区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扬州大学学报》2009.05;论网络成瘾对青少年人际交往的影响《湖南师范大学学报2006.01;论中小学教师的心理健康及其促进《教育研究与实验》2005.10等。

 

将心比心 慈父般倾心呵护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用爱心诠释着师德的含义,做父亲般的教师。“我把学生视为自己的孩子,对他们非常关注。”只要看到学生不学习,李万兵就特别着急,课后主动找学生了解情况,同时作为一名心理学教师,他一直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我不会做思想教育工作,但当你们遇到困难迷茫、彷徨、不知所措时,我能从心理方面提供帮助”,李万兵经常跟学生这么说。

2000级小学教育专业有一个瘦弱黝黑的女学生,因为家庭经济困难而缓交学费,母亲是一名精神患者,慈爱的继父支撑着整个家庭。家庭的影响使她敏感、自卑,因此在入学时李万兵就格外关注这名女生。当时李万兵作为教育系主任兼任主任助理,同时直接承担班主任的工作,一次在去教室巡视中,李万兵发现这个女生默默地坐在最后一排,与前面的同学隔着三四排的空位子,第二天,女生依旧坐在最后一排,远离同班同学。李万兵立即就谨觉到这个学生可能存在心理问题。没过多久,女生便向李万兵提出了退学的想法。李万兵了解到,这名女学生因辛苦节省下的十几元钱不慎被偷而备受打击,跨不过心理的那道坎,她便提出了退学。“我在办公室和这个女生聊了2个多小时,我先是用冲击疗法严厉地训斥了她,随后以假设的方式让她认清社会现实和自我”,李万兵回忆着当时的情形。一句“老师和你一起想办法”瞬间将该学生心里筑起的一堵墙彻底推倒了。

“教育者应该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去考虑问题,去体验学生的喜怒哀乐,这样学生会更容易接受”,本着这样的理念,李万兵小心呵护着女学生脆弱的自尊心,在其不知情的情况下,假借做家教之名帮助了她。李万兵还私下召集这个学生的室友,让同学们多多关注、照顾她,让她感受到来自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慢慢地,这名女生有了改变。之前内向敏感的性格变得乐观开朗,她还主动承担了学生工作,担任班干部,加入了党员,因为她优异的表现而被评选为省优大。现于眉山一所小学从教,循着教师的步伐将这份“保密的”爱心继续传递下去。 

“李老师,我这辈子任何人都可以忘记,但唯独忘不了您”。在2014年我校十周年之际,这名学生回校对李万兵老师说了这样一句话,寥寥数字的一句话,是一段长情的告白,承载着的爱厚重而永恒。

大爱无疆。从92年至今,李万兵一直关心着全校师生的心理健康。“引导学生快乐成长,形成健康乐观的态度,”26载心理咨询工作,李万兵用真诚去陪伴学生成长,用尊重去接纳每位学生,用共情去理解他们在学习生活中的困扰和痛苦,并且积极关注他们,哪怕是微小的改变和进步。曾有一名地理系的女学生患有神经性恐惧症,并出现了严重的幻视,眼前的世界爬满了虫子,去医院求医无果后,她找到了李万兵。持续22天,每天2小时的治疗,这名学生最终被治愈。“如果不是我,她已经疯了”类似的案例,李万兵直言“太多了,几天几夜也讲不完。”

大爱无言。对于这些,李万兵只是笑谈:“能以自己的专业,帮助学生,我很自豪!”在李万兵眼中,学生和孩子是没有什么区别的,他怀揣着爱心,倾心呵护着学生,是老师,也是父亲。

 

亦师亦友 细微处润物无声

 

“教师就是教书育人的一个职业。作为心理学教师,和其它教师不同的是自己要有一个积极的、阳光的心态,且还有一个重要的职责是要培养学生的心理健康意识和一般心理能力。”李万兵如是说,也如是做。 

激情、幽默、专业水平高、有亲和力、耐心、认真、严谨……是学生对李万兵的评价。“一站上讲台我就很有激情”,50岁的李万兵告诉记者,他很享受课堂。在从事行政的8年里,他一直坚守着三尺讲台,没离开过课堂。本学期,他一周要上近20节课,学院曾想过减少他的课程,减轻负担,却遭到了他的拒绝,当记者问道原因是,他笑谈道:“我喜欢教学,享受与学生一起学习成长的日子,虽然累一点,也没关系。”

教育与科学学院的副院长廖华平说:“作为一个资深的教授,他始终坚持在教学一线,准备各种材料和工作,他都积极的参与,胜过年轻的教师。他这种保持工作的高度热情的老师是很难得的,学院也很需要这样师德优良、有模范作用的高学历、高水平老师,李老师是学院的教师榜样。在教学成绩方面,精品资源课于16年正式上线,为此他付出了很多,这是我们学院在精品课方面的突破”。

14级心理学本科班的吴婕说:“跟着老师学习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会学到超越书本的知识,老师会把自己故事和经验当作教案讲给我们听,他像待自己的儿女般对待我们。”他关心每一个学生的心理健康,关心着学生的未来,经常告诉学生做事要趁早,要明白自己做的事情。他鼓励学生考研,敢于追求更高的目标。

在李万兵的课堂上,你从来不会感到枯燥。尽管某些专业术语很生涩难懂,他都会把枯燥的知识讲解得非常生动形象、简单易懂,加上肢体动作比画,像是在跟学生讲故事。作为资深的心理学教授,他经常拿自己的经历做例子。在上心理咨询课上,在谈到来访者对咨询师会产生移情的情况,他现身说法,以自己当时的做法告诉学生该如何做。

亲其师,信其道。要打开心扉,才能和学生亲近,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情感。对于这方面,李万兵非常自信“如果学生对我不能敞开心扉,说明我有问题。”在心理学方面从事了20多年,有丰厚经验的他跟学生们谈学习、谈生活、谈情感。“下课的时候问老师问题的占60%以上,问专业知识的比较多,我们也会问情感方面的问题”14心理学本科班潘约达告诉记者,李万兵是一个很爱“聊天”的老师。课间的李万兵喜欢在教室和学生们聊天。老师向学生敞开心扉,学生也把老师当知心朋友,把好看的书、好看的电影推荐给他,交流观后感;把有趣的身边事、自己的故事,拿来跟他分享;和父母间的矛盾、学生间的不合、学习上的难题,向他征集解决办法。就这样,亦师亦友的他,成了学生心中的“兵哥”、“兵叔”。

“春播挑李三千圃,秋来硕果满神州。”三尺讲台上李万兵以一颗赤字之心辛勤耕耘,踏实做好本职工作,用自己心灵的火光点亮学生前进的道路,将自己20余年的岁月奉献给了崇高的教育事业。他爱岗敬业,享受课堂,坚持做好本职工作,将教学当作毕生追求,做到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