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李钢,男,中共党员,体育学院专任教师,现任乐山师范学院啦啦队主教练、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术科教研室主任。乐山师院双师型教师,国家级健身指导员,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高级裁判员、高级教练员。入职12年,先后获得3次年度考核优秀、1次优秀共产党员。所训练的学校啦啦操代表队从2006年至2017年,曾荣获四川省运动会、中国大学生健康活力大赛、国际学生运动舞蹈大赛等比赛冠军近10项,并两次获得参加世界啦啦操锦标赛的资格。先后发表论文3篇,参研校级、市级课题和教改项目8项。先后考取了国家级健身指导员、啦啦操高级教练员和高级裁判员。2016年,经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层层严格筛选,他作为全国优秀体育教练员公派美国学习三个月。 2018年,他带领FLY啦啦队赢得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世界全明星啦啦操比赛暨世界青少年啦啦操锦标赛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双人街舞项目第七名、世界全明星啦啦操比赛国际公开组混合集体街舞项目第十名。
前不久,2018年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在美国佛罗里达州奥兰多举行。作为全球范围内影响及规模最大的国际啦啦操盛会,吸引了来自8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3万多人前来参赛,而我校FLY啦啦队作为中国队代表之一登上国际舞台,并获得双人街舞项目第七名、国际公开组混合集体街舞项目第十名的成绩。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除了队员们的辛勤努力,还有这个团队的主心骨——教练李钢。
荣誉风华正当年
李钢出生于宜宾南溪,是个典型的80后,父母均是三线建设企业职工,骨子里打小就有了刚性的做人原则。养儿需磨砺,百炼能成钢。父辈的期许,浇筑在李钢成长的道路上。从小热爱体育运动的他18岁考进乐山师院体育教育专业,得遇恩师朱建伟、王亚慧、王志刚,前者炼其心智,后者炼其技能,升本发展的乐山师院氛围,以及学院相关领导的亲切关怀,使他迅速成长为优秀大学生。到校任教后,一边在职攻读硕士研究生,一边收获爱情婚姻和儿子。更重要的是,他不仅立足于教育教学,以日益精进的专业技能深受师生好评,更以代表我校新生代的新势力,冲出四川、扬威国内、走向国际舞台。他就是一块奔跑的钢铁、舞蹈的钢铁,而面对学生、家庭、事业、理想的时候,绕指柔情,更有成熟后的坚韧,于是,品格的力量,养成师德的魂魄。
李钢始终坚信:“教学生最重要的是因材施教。对竞赛型学生培养他们冲全国比赛,对学习型的学生培养他们成为专业老师。”大学刚毕业就成为中国最年轻的国家级健身指导员的他,以自身经历对学生言传身教,“一定要把自己的专业学好,大学学到的知识决定你今后的发展。” 他常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做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他鼓励学生们明确奋斗目标,遇到困难和挫折不放弃,保持学习动力和热情,对待学生如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学无止尽,知也无涯。尽管李钢已经获得很多荣誉,但他并没有安于现状,而是主动加强自身建设,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能。应学校要求教师向双师型转型的号召,他考取了国家级健身指导员。2011年,他自费参加国际最先进的健身体系进行专业培训,获取了本专业所在行业内资格证书——国际LESMILLS教练资格证。2015年,参加“2015年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体育艺术类项目全国教师、裁判员培训班”,经考试合格,获得啦啦操高级教练员和啦啦操高级裁判员资格。2016年,经教育部国家留学基金委和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层层严格筛选,在全国100多名教练中,他脱颖而出,获得了全国高校仅有的10个资格的席位之一,作为全国优秀体育教练员公派留学美国犹他大学学习三个月。 美国学习期间,他对体育重新下了自己的定义:“体育是培养一个人坚忍不拔、团队意识、时间观念、规则意识的品德塑造。”
以勤为先树楷模
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精一行。为了给学生做好榜样,李钢除了以全年500多课时的教学超额完成自身教育教学任务以外,还常常牺牲休息时间训练啦啦操代表队。2009年,为了备战世界啦啦操锦标赛,当所有人都还沉浸在春节与家人相聚的幸福时刻时,李钢在大年初四就返校,带领队员开展紧锣密鼓地训练。不仅如此,当比赛时间与婚礼时间相冲突时,他将原本计划4月举行的婚礼推迟到6月。而当时,结婚请柬已发出,亲朋好友已邀请,酒店等相关准备已就绪。但他还是以大局为重,毅然决然地推迟了婚期。2017年再次冲击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他和队员们整整训练了一年的时间,包括暑假50天、寒假25天,只为今年4月份能够取得更加优异的成绩。
常言说,机会总是眷顾那些有准备的人。李钢所带领的FLY啦啦队14名同学和众多世界各国的强队同台竞技,获得ICU双人街舞世界第七名,IASF集体街舞世界第十名,两次登上世界最高级别啦啦操比赛的领奖台。15级社会体育专业的邱杨刚坦言:“一年了吧,准备了一年!凌晨一点的武珈山会成为我大学期间最美好的回忆!大家都在鼓励我们去享受比赛的过程,可是说实话这样的过程很难受,难受到比完以后感觉整个人轻了好几倍。对于名次其实我真的一点不高兴,比完到现在我一直在想下一次再来!我想让祖国的国歌在比赛的会馆响起!”
FLY啦啦队从13年开始训练至今,到17年以世界啦啦操锦标赛为目标代表国家队参赛。从17年3月到今年4月一直在训练,因代表队的队员来自不同学院、不同专业、不同年级,时间不统一,只能利用课余时间训练,经常训练到寝室关门。遇到比赛集训时,往往双休日一天都不休,还经常练到12点。暑假期间加强训练只放了10天假,而寒假临近春节前一个星期才放假,从早上九点半就开始训练,最晚到了凌晨一点。“大冬天他们的衣服都可以拧出水。” 李钢说到此处不禁一阵感慨。其中啦啦队里有几个彝族学生,七月火把节对于彝族来说非常重要,但为了训练并没有给他们放假,于是李钢便抽空带着学生们一起载歌载舞度过了火把节。
以爱为根感动人
因为爱教育,所以更爱学生。2013—2017四年间担任体育学院社体1班的班主任工作,李钢始终相信“育人”和“教书”同等重要。如何培养学生一颗质朴的爱心,是他在学生心灵建设方面经常思考的一个问题。在2017年6月,班上一位叫王勇的同学在他即将毕业时,他的父亲突发脑溢血,生命垂危,需要大量的治疗经费,对于一个本身贫苦的家庭来说,简直是个晴天霹雳。当李钢得知这个情况以后,作为他的班主任,第一时间捐出1000元,并发动全班同学为其父亲捐款5000多元。班上的同学在李钢的感染和号召下,自发通过社会捐款共筹集善款41098元。当4万多的爱心捐款送到王勇手中时,王勇及其家人被他和班级同学这种浓浓的师生同学情谊所感动,其父亲的病也得到了及时的治疗。
他除了教授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还很注重学生情商培养。在当今竞争激励的社会环境,教会学生认识到情商重于智商。面对以自我为中心的学生,他以现实的、鲜活的身边实例告诫、教导学生,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人要乐于吃“两样东西”,一个是吃亏,一个是吃苦,做人不怕吃亏,做事不怕吃苦。面对贪玩的学生,他以自己的经历告诫他:人的差异产生于业余时间的使用。业余时间能成就一个人,也能毁灭一个人。面对家庭出现变故的学生,他积极做好其思想工作,尽最大可能给予帮助和支持,不让一个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有思想包袱。他把关爱学生落实到学生最需要引导、劝导、指导的关键处。他经常自掏腰包,隔三差五的请她们“开小灶”,改善她们的伙食。“我把他们都当成我的弟弟妹妹看待,我的饭卡就是我们班同学的公用饭卡。”李钢笑着对记者说。
课上,他是严师,深邃严谨的功底及一丝不苟的治学态度摄人心魄。课下,他似好友,亲切随和、循循善诱令学生如沐春风。好学善思、兢兢业业是学院领导和同事们对他的评价,态度严谨、以身作则是学生们共同的感受。
15级社会体育专业的潘恩月说:“李钢老师在私下就像我们的朋友,他会听我们的想法,也乐于和我们沟通。”在上一届拍毕业照的时候,学生们为李钢准备了一个惊喜。他们身穿特制的衣服,正面印着自己的姓名,待李钢走近后,“齐刷刷”一转身,衣服背面两个大字——“钢起”,豁然地映在李钢眼里。“我当时看到突然就鼻子一酸,特别感谢他们。”时至今日,李钢仍是掩不住内心的感动。
百炼成钢立高标
子师以正,孰敢不正。平常,李钢总以饱满的热情、积极的姿态出现在学生面前,时刻注意“身体力行”。他用自己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去感染、影响学生,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先做到。他要求学生们从不迟到、旷课,自己便早早地到达训练场,给学生树立榜样。集训期间他总是陪同大家一起苦练,在训练完确保每一位同学安全到寝室后,他又投入新一轮工作,第二天又斗志昂扬地出现在学生面前……他的所作所为都感染着学生、激励着学生,潜移默化地影响每一个学生。
密集的运动队竞赛训练并没有耽误他的科研。他发表论文3篇,参研校级、市级课题5项,校级教改项目3项。“要把学生造就成一种什么人,自己就应当是什么人”。他用公平的眼光对待每一个学生,用严格的态度规范每一次训练,用自己最努力的模样给学生们做好榜样。下课之余,常与学生们聊天谈心,倾听他们的诉求和烦恼,为他们指点迷津,找准努力的方向。他认为:教师应该“以生为本”,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给他们提供自我展示的舞台,让他们在成长中有获得感、成就感、归属感。他所带的社体1班曾获“乐山师范学院优秀班集体”称号,训练的啦啦操队中有3名体育学院学生荣获“乐山师范学院优秀大学生” 称号。
目前,他正积极参与教育部中国大学生体育协会小学街舞啦啦操规定套路的创编和拍摄工作。今年7月底,将在浙江工业大学举办全国校园啦啦操教练员、裁判员培训班。届时,他将作为培训导师将此套路进行全国推广。
“李钢作为一名年轻的党员教师肯实干、肯吃苦,训练过程中考虑问题周到,人员安排和科学计划井井有条,善于利用整合队员优势去计划编排。去年9月、12月他带领啦啦队参加内蒙古和深圳的比赛,由此才取得国家队资格。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通过不断沉淀而获得的成果,也是为师院起到的一个标杆作用。” 体育学院院长王亚惠这样评价李钢。
李钢已能绕指柔,学员也在百炼钢。师德师风期如许,凝心聚力爱无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