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着眼立足于应用型大学不动摇
应用型大学是指以应用型为办学定位,而不是以科研为办学定位的本科高等院校。纵观我们学校,从2000年专升本开始,都是以应用型为侧重点。这样的侧重点我认为是非常精准匹配的。客观地说,我校的整体科研水平、科研环境配套和全国一流大学确实存在差距,我们没必要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将自己的特长发挥到极致那才是极大的成功!我们的特长是什么呢?我认为就是应用型,我是计算机学院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专任教师,我对此深有感触,这个专业就是一个应用型极强的专业,我们的学生,在这个专业里,在摄影、微电影、微课、3D建模、3D动画、交互游戏设计、平面设计、UI设计等诸多领域都取得了丰硕的学科竞赛奖项,这些莘莘学子,在他们毕业后,大多也都在数字媒体技术相关领域工作,发挥其特长并有所建树。
大学和中学的最大区别,从宏观上看,我认为就是一个知识向社会技能转化转型的阶段。在这个一专多能人才需求的时代,将知识转化为某种技能是多么尤为重要。而我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的人才培养,完全遵循着应用型大学的培养目标,为我校应用型大学的建设与蓬勃发展不断地增砖添瓦。
二、 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
我们每位教师、每位领导,都在辛勤耕耘着,发挥着自己的光与热量。但每个人的精力毕竟有限,如果运用不当,势必存在力不从心的困扰。比如:
1) 领导精力会有投入不到位的现象。我认为对于领导精力会有投入不到位的现象,校领导可以考虑在有些方面可以给予老师更多的信任和支持,在某些方面放手交给老师们去做。比如在某些学科建设问题上,在某些经费支出问题上,让老师们去分配管理。
2) 教师精力投入不到位现象。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考虑:I.尽可能均匀化教师任务分配,减少一些教师的教学负担,比如有的老师一年代课量七八百节课,还有繁重科研任务,则可能力有不逮。II.提升教师待遇和社会尊重。III.领导给予更多人文关怀,通过一些方式对教师给予鼓励、肯定、重视等,比如多开展教师教学竞赛等相关比赛,在使教师教学能力得以不断提升的同时,通过奖金奖状激励等政策给予教师鼓励与肯定。
3) 学生精力投入不到位现象。我有以下几点看法:I.学生在大学中不仅仅重视学习,也在多元化培养自己,这本是无可厚非的。但有些学生把重点却放在了学生会部门、社团部门等,身兼多职,学习效率必然大打折扣,建议限制学生申报学生会、社团等职位的数量,避免分身乏术,同时加大奖学金激励政策,让其重心放在学习上。II.严格学风建设。早、晚自习,寝室管理等。去除清考制度,不给浑浑噩噩度日的学生留有幻想。III.教师在作业任务布置等方面,减少形式化作业,设计有意义、能培养学生技能的任务。
4) 资源投入不到位现象。硬件资源、软件资源、技术培训资源等,如果投入不到位,将会成为硬伤,严重抑制学生发展、学科发展。然学校经费有限,难以方方面面都顾及,主次分配就显得尤为重要。建议在重点学科,或侧重发展的新型应用型学科领域、容易出教学成果或学科竞赛成果的领域(如数字媒体技术等新兴领域)重点投入经费配置。
三、 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
我觉得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 改革课堂教学模式与方法。当今时代,信息传播已如此迅速,学生在大学阶段智力发展已趋于成熟,接受新兴事物的能力也很强,如果还单纯使用传统的讲授法进行教学,其效果不会很好,甚至有学生会产生厌学情绪。知识转化为技能更重要,教师应结合案例讲授法、项目任务驱动法、沉浸式教学法等新型教学方法,培养学生将知识转化为实践能力;思维比知识本身更重要,以当今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点本身不是最重要的,很多知识点学生在课前课后完全可以自学,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教师作为引路人侧重点应当传授他们学习方法重于传授知识点本身,培养训练学生思维能力,这些是他们在自学中学不到的东西,也是社会最需要的能力之一:自学能力,发现、探索、解决新事物的能力。
2) 改革课程考核方式。就拿我们数字媒体技术专业来说,其学科应用型极强,很多学科是侧重培养学生相关技能,如摄影技能、制作微电影技能、制作微课技能、3D动画创作技能、3D建模技能、平面设计技能、游戏设计技能、交互游戏研发技能等,如果还是传统的试卷理论考试,势必将流于形式而失去课程考核本身的意义,这类课程就应当使用技能考试,直击要害,直接从知识转化的技能本身来评估学生,其他院系相关学科可做参考。
3) 进一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学校内课程的学习还是以基础为主,与就业后工作中的项目研发实战还是存在一定差异,为了进一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其能更好地对接社会,向社会输出相关专业技术人才,可以考虑校企合作模式,学生通过校内学习夯实基础,通过校企合作积累相关专业技能经验,更好实现知识转化、技能提升与自身蜕变。
四、 严格教学管理制度
之前网上一则新闻引起极大反响: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告,决定对学业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另外,还有20名学生留级。紧接其后的,更有华中科技大学有18名学生因学分不达标被从本科转为专科,其中11人已在6月按专科毕业。
上述事件意料之外情理之中,这是社会发展之必然。高校承担着是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的重任,在各大高校不断扩招的今天,进入大学学生质量、能力本就存在参差不齐,如果依旧不能真正实行学生淘汰机制,优质本科教育将是一句空话。如果这些本不达标的学生,拿着毕业证学历文凭流入社会,从事着相关重要岗位,对社会发展来说将是危险的。
所以,本人坚决支持严格教学管理制度,从以下几方面抓起:
1) 教学当从课堂开始,严格课堂管理。
2) 取消清考制度,效仿其他高校,对于学分不达标学生予以清退,让混大学的学生不再心存幻想。真正落实严进严出政策,为社会培养高质量人才。
3) 给学生适当增负,但增负内容并非是流于形式的东西,而是实质提升他们技能的相关任务。
4) 严格把控本科毕业设计。
五、 加强本科教学,振兴本科教育
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本应是齐头并进的,但很多高校存在严重的“重科研、轻教学”现象,这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办好人民满意大学是非常不利的。
作为应用型大学定位,应当进一步明确教学的中心地位,着眼立足于应用型大学不动摇,回归常识、回归本分、回归初心、回归梦想,优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严格教学管理制度,让我们乐山师范学院在今日,在未来,不断绽放出更加旖旎的风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