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按】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代表大会于10月18日在北京隆重召开。习近平总书记用三个半小时向全党和全国人民作了大会报告,回望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砥砺奋进的光辉历程,直面当下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复杂挑战,展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决胜步履。全国上下激昂奋进、戮力同心。我校师生竞相收看开幕会,点赞热议不绝于耳。登高而望远,将十九大报告精神学深吃透,汇聚万千思想和行动的细流于学校奋进宏图与祖国大美华章,党委宣传部从10月19日起开辟《盛会十九大·师生心语》专栏,整理并连续刊登我校师生对十九大的心得感悟与美好向往,以共学共鉴,求进求上,献礼学校与祖国共奋斗辉煌。今天推出第九期:外国语学院师生党员心语。
外国语学院师生党员心语
郭学文(党总支书记):党的十九大主题鲜明:“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感到很兴奋和激动,总书记的报告有底气、接地气,气势恢宏、直抵人心、震撼心灵、令人欢欣鼓舞、催人奋进。报告有四大“新意”,一是对“新矛盾”的论断。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二是在“新矛盾”判断的基础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也是新时期建设的重大理论基础。三是提出了“新理论”,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四是以“新理论”为指引,勾画了“新征程”。从十九大到二十大,是“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交汇期;从2020年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2035年到本世纪中叶,要把中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作为高等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认真学习、深刻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以此武装头脑指导实践,在人才培养过程中牢牢把握好方向,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培养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
汤红娟(主持行政工作副院长):十九大报告是我们党迈进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篇章的政治宣言和行动指南,提出了新时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目标任务,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要建成国家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增强,全国各族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都改善的全面小康社会,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实现精神小康,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才算真正实现。精神小康社会建设教育为先,建设精神小康社会的任务是新时代赋予我们教育工作者的神圣使命,我们应该在实际工作中勇于担当历史重托,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道路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何晓军(党总支副书记):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一个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纲领性文献。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准确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作出新的概括,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国情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我们一定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徐波(副院长):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背景下召开的,具有划时代的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出,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这是一个重大理论创新,也是一个重大科学论断。习总书记的报告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足见党中央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程度。其次是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这都是民生工程,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习总书记在报告中提到的一句话,“房子是用来住的,不是拿来炒的”,受到广大老百姓的一致认可,回归住房的居住属性,是民心所向、所盼。
张之鹤(党政办公室主任、行政党支部书记):党的十九大,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这是我们党和全国人民政治生活当中的一件大事。习近平总书记代表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所做的报告,用详实的数字给我们展示了我们党这五年来,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克服了一个一个困难,取得了一个一个胜利,成绩斐然 ,让世人惊叹。报告全面系统阐述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了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提出了实现新目标、迈向新征程的基本方略。报告明确了“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全党全国人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奋斗的行动指南和纲领性文件。报告为我国社会主义教育事业指明了方向。提出: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一名有二十年党龄、在学校从事教育工作三十多年的老兵,我将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以立德树人培养人才为根本任务,推动外国语学院综合改革、转型发展,不忘初心,努力工作,为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为实现将学校建成省属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陈开富(博士、专外第二党支部书记):拥抱新时代,担当新使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上、中华民族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在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也具有重大意义。”习总书记在报告中这句掷地有声、铿锵有力的庄重宣告让我心潮澎湃、倍受鼓舞。作为一名与改革开放同龄、与学校诞辰同龄的高校教师,见证了中国的改革伟业步步深入。我国进入新的历史方位,高等教育同样进入了美好新时代。国家正在实施的“双一流”工程让高校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让我们党员教师有了更为清晰的努力方向。继续注重自身专业发展,做到科研与教学协同创新,立德树人,力求培养更多德才兼具、满足新时代需求的复合型外语人才。
周廷祥(大外二支部书记):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想我最大的感受就是“自信”两个字。中国共产党从十八大到十九大这五年来,党在理论、实践、 文化、制度等方面的创新极大地激发了内在的生命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地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亿万人民有了沉甸甸的获得感。制度更加地完善成熟,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走向了世界。我们已经初步建成了一个富强、民主的国家,人民非常有信心在党的坚强领导下必将沿着十九大的新的号召,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作为高校教师,要积极响应我们党中央号召,在自己的岗位上建功立业。要不忘初心,要用踏实的工作来回报社会,为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微薄的力量。
廖百秋(博士、专外二支部组织委员):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作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判断,为我国发展明确了新的历史方位。时代是思想之母,新时代必然呼唤新思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提出开启了中国共产党人为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新征程。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同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也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报告为我们的教育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基本遵循。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正确的人才培养方向和定位,将学生的成长与发展牢记心中,创新人才培养理念和方式,聚焦课程、教师、学生的协同发展,着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学校建成特色鲜明的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做出更大的贡献。
黄健(大外一支部书记):观看了十九大开幕式和学习十九大报告后,感触颇深。认识到党和国家的事业要继续发展壮大,需要强大的思想武器的武装。而此次十九大的报告中,提出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表述了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及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重大的时代问题。这次会议的精神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一次历史性飞跃,为我们普通党员干部在工作中指明了方向。
王林(博士、专外二支部宣传委员):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作的报告全面总结了过去五年党的工作取得的成绩,指明了未来发展的方向和工作的思路,催人奋进。党的十九大意味着中国历史新的一页正在展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大幕正在拉开。作为一名党员教师,我更加紧迫地感受到自己的责任和使命。我一定要立足本职岗位,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用讲话精神指导育人全过程,为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紫英(日语党支部书记):我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观看了习总书记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讲话。习总书记指出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必须把教育事业放在优先位置,加快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将以实际行动践行十九大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主题要求,进一步学习党的十九大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只有培养更多的青年人才,国家才能更好更快地发展!
彭美娟(日语党支部组织委员):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十九大报告,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浅出、言简意赅,都是指导工作实践的管用话、也都是广大党员和群众听得懂的大实话,极具感染力和震撼力。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如何针对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补齐民生短板,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在十九大报告中透露了民生新举措,分体现了全党意志、人民心声,是“中国之治”的时代宣言、马克思主义的理论飞跃,更是亿万人民的幸福指南。
胡江霞(日语党支部党员教师):学习了习近平总书记作的报告,我感到十分振奋,报告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提法、新举措,标志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正式形成。报告中最使我振奋的是在2020年,中国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基础上,奋斗15年,到2035年,国家将基本实现现代化;再奋斗15年,即到2050年,在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基础上,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我们这代青年,正赶上祖国这样一个伟大而美好、变革、奋进的时代。作为一名高校党员教师,要认真学习贯彻十九大会议精神,立足本职工作,教书育人,勤奋工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做出自己的贡献。
陈燕琼(专外一支部书记):观看了十九大的开幕式,感到非常地激动振奋和倍受鼓舞。在我们国家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决胜阶段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重要关键阶段,这次大会是一次肩负了重要的任务和历史使命的大会。本次大会召开,就是向世界清楚地表明了这么一个声音,那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将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坚定不移地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向着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伟大理想奋勇前进。习总书记作的重要报告内涵非常丰富,为我党和全国今后一阶段的工作指明了方向。作为乐山师范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我们要深刻地领会和学习十九大报告的精神,我们要将这个报告精神融入思想贯彻实践。在今后的工作中,勇于探索勇于创新,提高自身的教学研究水平,为祖国的教学事业奉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邹黎(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党的十九大是一个催人奋进的大会。我们必须保持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在大是大非面前旗帜鲜明、立场坚定。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不断提升工作能力和素质。作为党员,应该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到教学工作中去,时刻保持谦虚谨慎勤奋刻苦工作的作风。饱满的热情和谦虚勤奋的工作做法则是让人获取事业上成功的关键。作为基层普通的高校党员教师,时刻要保持自己的先进性,立足本职,勤奋工作,发现工作中可以进步的空间,在勤奋中找到合适的方法寻求进步,不断保持一股强大的活力和不竭的动力,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肖文文(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十九大总结了党近五年的工作,回顾总结了34年来改革开放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首先要准确把握十九大的基本精神,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做好本职工作,为人才培养作出更大贡献。
陈析西(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十九大报告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主题鲜明、继往开来、与时俱进,是一个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是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的纲领性文献,给人以信仰的感召、方向的指引、前进的力量。报告鲜明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准确标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明确把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确立为我们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方略,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作出新的概括,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国情深刻而清醒的认识。我们一定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自觉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坚决服从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续写新辉煌。
郭宇(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报告,高瞻远瞩、大气磅礴、鼓舞人心、催人奋进,是当代共产党人面向未来的政治宣言,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作为当今世界最大执政党的政治自信,充分体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作为当今世界最有活力的社会制度的兴盛气象。我们一定要把十九大报告学习好、领会好、贯彻好,进一步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在工作中奋发进取,以实际行动做好教书育人工作,为人才培养再立新功。
曾正平(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听了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我非常激动,也倍受鼓舞。作为高校教师,我要认真学习、贯彻并践行十九大报告中的精神,用报告中的精神指导我今后的学习与工作,努力提高自身教学与科研水平,勇于改革与创新,为我国教育事业奉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杨丹(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上所作的报告是一篇面向新时代的中国共产党的政治宣言,也是一个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政治宣言。报告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确定了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准确把握我国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并做出新的概括,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对我国国情深刻而清醒的认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一定要深入学习、领会精神,自觉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为社会的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李昕(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习总书记的报告总结了党和国家发展进程中极不平凡的5年,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这些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标志着我国发展站到了新的历史起点上,对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作为普通的高校党员教师,时刻要保持清醒认识,更加坚定党的领导、坚定理想信念,立足本职,勤奋工作,不断进步,教好书、育好人。
车欢欢(专外一支部党员教师):聆听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所作的报告,作为一名党员教师,真切地感受到我们进入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认真领会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精神实质和丰富内涵,需要深刻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本质特征,切实发展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为此,应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治学理念,坚持问题导向和实事求是的思想方法,探究如何更好地实现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作为一名外语教师,在课堂上要教育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我感到我们大学老师任重道远,要教好学生,首先要不断提高自己,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
蔡春梅(第一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不忘初心,方得始终。未来是一份沉甸甸的责任,我会时刻以严的标准、实的作风要求自己,勇于负责与担当。在革命性锻造中,新时代党的面貌发生了前所未有的变化。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世界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中国也每时每刻都在发生变化,我们每个人必须从理论上跟上时代,不断认识规律,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也要居安思危,永不停滞,学会聆听时代声音,对未来发展充满希望。
徐佳媛(第三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习总书记说:“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这句话难道不也可以成为我们每个人的姿态与状态吗?作为年轻一代,不知不觉我们已经成为了社会的顶梁柱,可是谁人不经过那些布满荆棘的山路?我们所需要做的,是千方百计地去成为更好的自己,一往无前地去披荆斩棘,无所畏惧地去创造未来。前路漫漫,愿你回首时,云淡风轻,血泪换得一地牡丹花开。
唐菡(第三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十九大的召开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呼唤,是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呼唤,也是千千万万中华儿女的期盼。我们青年一代要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头脑、指导行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牢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每一位共产党人的使命,在各自的岗位上尽心尽责,勇于担当,在新的时代潮流中无私奉献,为新时代建设发展添砖加瓦。
龙雨(第三学生党支部学生党员):十九大习近平总书记的报告讲出了全军全党全人民的心声,也十分振奋人心。通过学习十九大,最先涌上我心头的是民族自豪感,砥砺奋进的五年间,我国取得了很多瞩目的成就。报告中,令我印象最深刻的话是: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幸福。这让我感到十分温暖,也更充满了信心。我也相信十九大以后,全国人民将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共同走向美好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