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简介】文陇英,博士,教授,致公党党员,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生态学专业博士。哈佛大学高级访问学者,美国阿拉巴马农工大学、西华大学、新疆农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国鸟类学会理事,中国野生动物保护协会疫源疫病监测专业委员会专家,西南山地濒危鸟类保护四川省高等学校重点实验室主任,学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学校学位委员会委员,乐山市首批优秀高层次人才,乐山市留学人员联谊会理事,2013年被授予“乐山市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2012-2016年学校教书育人先进个人。主要从事鸟类遗传进化及生态学研究,近年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项,省级项目2项,参加国家级和省部级项目多项,发表核心以上文章50余篇,其中SCI20余篇,科学出版社著作《青藏高原鸟类分类与分布》编委,为Sci鄄entificReports、DNAandCellBiology、mtDNAPartA、AvianResearch等SCI刊物审稿专家。曾为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撰写了红外相机监测技术报告,同时对保护区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设性方案。
开朗乐观是她生活的秘诀;诚实守信是她教导学生的原则;求真求实是她做调查研究的态度;服务社会是她的坚持……未见其人,我们就能从电话里感受到文老师的亲和力,文老师温柔和蔼的交谈,让我们对这次采访充满了期待。
“教学是一份责任,老师要享受其中”
从2005年任教至今,文陇英始终怀着饱满的激情投入到教学工作。谈及教学心得,文陇英信手拈来:“在学校,老师就是学生的楷模,无论是做人还是做事都应该言传身教。我们就如同学生家长,所以一定要用心去做,只要用心就能出好的结果。”正是这份用心去承担的责任让同学们难以忘怀她的温柔。2006年,时任任课教师的文陇英爱岗敬业,细心友善。虽不是班主任,却也和班上同学打成一片。有一天上课,文陇英注意到有位女生愁眉苦脸,但关系个人隐私她并未多问。晚上十点多,一个陌生的电话打来,说她失恋了,不想回宿舍。想找文老师谈心,问及她的名字,这位同学并不想透露。文陇英并未多问,文陇英能够听出班上所有人的声音。面对这位女生情绪,文陇英耐心的劝导她,安慰她,第二天课后又亲自去找了这位同学询问情况。这位同学感动得一塌糊涂,至今回忆起来都感到温情满满。
乐观向上的心态温柔了时光,岁月待她格外宽容,虽已过天命之年,她的脸庞却未见一丝老态。这份心态也是她教导学生独特的方法。“要快乐,要享受其中”这是她在采访过程中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她从不强迫学生去完成某件事,“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做一件事首先要有兴趣,要喜欢才能把这件事做好,才能做出个性。”文陇英侃侃道。在给新生上第一节课时,文陇英就强调要快乐,学生物的同学更应懂得‘进化’的作用,学生物就要学会生活。人生是一个过程,要享受这个过程,文陇英的哲学智慧为她的教学工作增添了独特的魅力。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文老师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自然吸引了不少的‘粉丝’,甚至于外国语学院,政法学院等文科类专业的学生也想跟随文陇英一起做实验。在来自山东的赵文海同学心中,遇见文老师是他人生的一大幸事。生活上,由于赵文海是外地人,初来乐山饮食习惯,水土不服,文陇英经常打电话询问他的身体状况。冬天还带来自家的被子给赵文海。学习上,文老师经常和他一起做研究,遇到疑惑,总会想办法发散思维,引导学生自己寻找答案。经师易遇,人师难遇。文陇英特别注重对学生品质的培养。“学习上的事做不好可以慢慢学,但是做人一定要有好的品质。”文陇英虽然和蔼可亲,但是也有自己的原则。学生品行一定要好,不能撒谎。“我绝不允许有人在学术上对我撒谎,你可以错,可以不会,但是就是不能撒谎”。文陇英再三强调,态度很重要。在一次教学展示中,有位女生准备不够充分,文陇英当众批评了她,过后却又自责没有顾及到她的面子。谁知在毕业聚餐时,这名女生却十分感谢文陇英,是她让她有了很大的变化。“做的好与不好,付出的代价都是一样的,那我们为什么不把她做好呢?”文陇英微笑的说到,全身都洋溢着智慧的光芒。
从兰州到乐山,以知识为纽带,文陇英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学子,这条路,她走的踏实有力量。
“科研是一种兴趣,人要在兴趣当中活”
因为学科的特殊性,文陇英会经常到野外进行采样,要经历不同的环境地貌,有高海拔地区,有山谷急流,非常艰辛,因为这些地方没有人烟,遇到危险寻求不到帮助,有一次文陇英教授去一个山里进行采样,到了一个地方找不到路了,很是着急,这个时候,文陇英和她同行的人看见一辆车,就帮那个司机推了车,最后坐着那辆车离开了这里。除了静态的环境危险,有时候还会遇到大型野生动物的威胁,文陇英和她所带的研究生一起去甘孜阿坝,遇到了一只大黑熊一直跟着他们,最后他们屏住呼吸,才逃脱了熊的追捕;没有住宿,晚上就搭帐篷,第二天很早又要起床工作。
除此,文陇英还担任了沐川珍稀保护动物山鹧鸪评审会的组长,和美国、印度合作去碧峰峡自然保护区去实地考察过大熊猫。目前,随着对生态环保的重视提上了新的高度,峨眉山的生态保护也引起重视,文陇英就是正在进行峨眉山保护考察工作的一员。“我们现在要做的就是开发与保护的平衡问题,如果我们要保护,那是不是一定要把保护区封起来,不让人旅游呢?探讨这个问题应该用数据说话,要深入研究。”疫病问题也是文教授工作的重点,就目前四川来讲,禽流感比较严重,每隔一段时间就会爆发一次,要在它爆发之前就应该做好预防措施,中科院的同行会和文教授一起来做这样一个项目,加强疾病的监控工作。
文陇英也是生命与科学学院一名普通的教授,在以前实践周的时候,文教授会带着同学们一起去峨眉山动物实习,看鸟的种类,数量等。她总是对学生们说,做科研要保持认真的态度,数据一定要真实,做兴趣的事情,科研本着一种好奇,谎言的代价是非常高的,诚信是很重要的,求真务实,不能随波逐流,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回忆起读研究生时,文陇英做实验好不容易要成功了,结果实验成果不小心被人降解了,当时有人劝她,可以胡乱混过去,也是可以毕业的。但是文陇英拒绝了,“这不是我想要的东西,我想知道发生了什么”,文陇英重做了这个实验,直至成功。文陇英认为,撒谎的代价比你真实去做还要高。
“知识是一份力量,学者要学以致用”
能力越大责任越大,文陇英深谙这个道理。拥有高学历,强能力的她本可拥有更广阔的天地。但她始终秉持着学以致用,服务社会的宗旨去回报社会。
回到乐山,文陇英竭尽所能将自己的知识融入实践中。为促进乐山旅游的可持续发展,文陇英分别为峨眉山、乐山生态建设、大佛三江旅游规划提交了方案,贡献了自己的智慧;除此之外,2011年文陇英做为评审专家组组长参加了沐川山鹧鸪保护区升级评审会;2013年为马边大风顶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撰写了红外相机监测技术报告,同时对保护区提出了一些改进措施和建设性方案。文陇英充分发挥自己在学术上的优势,作为嘉宾参与了《话说乐山》栏目,旨在引起人们对于地方生态问题的关注,如:峨眉山资源破坏问题、毛桥镇白鹿过多问题、虫草生物外来入侵种类问题等,为乐山生态环境的改善提出了自己的意见,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在她的努力之下,乐山环境问题得到重视,也正是由于她的研究努力,才成功申报筹建了四川省省教育厅重点实验室“西南山地濒危鸟类重点实验室”。
犹如从朔风凛冽的户外来到冬日雪夜的炉边,文陇英教授的关怀如炉炭的殷红,带给学生无限的温暖;犹如从烟雾缭绕的深海来到碧海蓝天的航岸,文陇英教授的教导如雾海中的航灯,照亮学生前进的方向。言传身教、育人有方、甘为人梯,文陇英教授的付出让人难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