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是发展的客观规律。办学不开放学校就不能跨越发展,用历史的长镜头看待开放办学,更能清晰证明这一论断。
专科时期全国普通高校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校县结合、双向育人”教改项目,是我们与井研县教育局历时5年共同实践探索的成果。本科时期深入开展的师范生“双培计划”,是我们与乐山市教育局共同培养实践型教师教育人才的创举。第一次党代会报告提出要“全面打破关门办学的格局”,与国内外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交流与合作关系。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的“外向”性格急速彰显:单独设置地方合作处,全面推进与乐山市的第二轮合作,市校合作共建“四川省特殊教育职业技术学院”,每年近200人次师生远赴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捷克、英国、澳大利亚、老挝等国家学习交流……一串串熠熠生辉的成果印迹,无不说明开门开放办学是我们这所学校发展壮大的关键经验与重要法宝,无不说明我们有着敢为人先的开放精神与气魄。
第三次党代会报告已经明确提出,未来几年学校将大力实施合作发展战略,主动对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将立足学校办学定位,深化区域内的产教融合和校地合作,形成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等利益攸关方多赢格局,建立完善以校企合作为主要形式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机制,构建校企合作规划、合作治理、合作培养的基本格局,开展多种形式的产学研合作,行业、企业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工作全过程,将人才培养与行业、企业生产服务流程和价值创造过程有机融合。将实施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计划,鼓励支持教师到国外学习进修,推动人才培养国际化,使学校的教育国际化程度更高,更好惠及师生。
地方高校应用转型号角已经吹响,建设多科性应用型大学已成为全校上下的共识。根植地方,面对改革转型大势,是勇立潮头逐浪前行,还是大浪淘沙错失机遇?决定着学校跨越发展前景,考验着我们的开放思维和开放能力。
“海纳百川,有容乃大”。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强化开放办学思维。如果没有开放的思维,就不能厚积薄发、博采众长;如果没有开放的视野,就不能形成开拓进取的巨大动力和更高更大的发展。邓小平同志早就提出教育要面向世界,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作出了把握国内国际两个大局的开放发展战略部署。走出去,天地宽。向应用转型更需要根植地方求发展,我们的人才资源要向政府开放,技术资源要向企业开放,教育资源要向社会开放,让开放办学作为一种基因深深融入到乐师人的血液之中。不仅敢于“走出去”,也善于“请进来”,充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把开放办学思维贯穿于应用型人才培养、产学研结合、校地对接合作共赢、教育国际合作交流以及社会资源优化利用等各项事业中,以实现学校与社会各界合作发展、与国外高校共赢发展。让学校办学活力倍增,让知识拥有更新的张力,让机制富有更强的活力,让人才具有更多的创造力。
要实现跨越发展,必须锻造提升开放办学本领。开放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能力。不开放办学就不能跨越发展,不会开放办学也很难跨越发展。着力提升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就是要坚持以社会需求和就业作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出发点,把面向现代服务业和基本公共教育发展需要作为服务地方发展的结合点,寻求社会需求与学生发展需求的平衡点。要坚持面向区域经济社会需求适时调整优化学科专业机构,面向社会和行业需求优化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突出学科专业及人才培养质量对社会环境的反映能力,强化专业对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契合度。要坚持产学研结合,深化与地方政府、行业、企业的合作,融入区域发展主流,实现优势互补与资源共享,实现互惠双赢。
必须有足够的行动同支撑它的社会保持联系,是一所大学继续生存发展必须的条件。埃里克阿什比的观点提示我们,作为地方高校要举好“地方旗”,打好“地方牌”,涂浓“地方色”,开放办学是不二选择,惟有如此,我们才能主动抢占转型发展先机,才能争创省属一流大学,这个目标我们一定能达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