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扶贫先扶志”、“扶贫必扶智”、“精准扶贫”,2020年让全国人民一个不落都过上小康生活。如何通过艺术教育让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和城里的学生一样接受新知,立志摆脱贫困。2016年起,乐山师范学院教育科学学院与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乐山市沐川县教育局签订了服务型党组织共建的协议,组织大学生乐芽志愿者帮助当地贫困中小学开展艺术扶贫活动。通过艺术扶贫的开展,极大提高了贫困地区孩子们的文化艺术水平和学习积极性,同时也锻炼了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实现了双赢。
一、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艺术教育的现状
艺术教育是人的生命早期发展的主要动力,是全面提升个体素质与能力的重要路径。柏拉图说过,艺术应成为教育的基础。每个儿童都天生拥有着游戏的精神和艺术的心灵, 7-14岁正是在校学习期间,艺术教育应该成为他们校园生活的主旋律。但是贫困地区中小学生的艺术教育却因为贫困受到种种制约。
(一)贫困地区中小学校艺术师资严重不足
开展艺术教育的基础是艺术师资。然而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缺的正式艺术师资,科班出来的艺术教师凤毛麟角,特别是有些小学更是几乎没有艺术教师。国家级贫困县四川省沐川县有中小学校 34 所,有教师1643人,艺体教师 23人,平均年龄44 岁,许多教师是民办教师转正的,受过艺术专业化、系统化教育和培训的教师少之又少。沐溪学校是九年义务教育一贯制学校,有1965 名学生,36个班级,没有专业的艺术教师,有进修后的艺术教师但都去上主课语文数学英语了。沐溪学校位于沐川县城边,还算是沐川县比较好的学校,其他中小学更不用说了,一般乡镇学校基本都没专职上艺体课的教师有,实验学校情况好些。学校也是很无奈,学生们无法在艺术的熏陶下,激发对艺术的兴趣,很大程度上抑制了学生艺术天分的发挥和艺术才能的培养。
表:沐川县部分中小学师资情况
学校名称 | 学生人数 | 班级数 | 教师总数 | 专业艺体教师数 (音体美) |
沐溪学校 | 1965 | 36 | 117 | 5 |
第二实验学校 | 1440 | 25 | 75 | 9 |
卷桥小学 | 297 | 7 | 20 | 0 |
幸福乡小学 | 1316 | 25 | 73 | 5 |
(二)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对艺术教育的重视不够
受应试教育的长期影响,由于艺术师资的短缺,许多贫困地区的学校没有条件开设艺术类课程;有的学校在课表里排有艺术类课程,但经常被主课占用;个别的学校受师资和场地的限制甚至取消了音体美舞蹈书法等艺术课。这造成绝大多数的农村孩子缺乏艺术知识和技能,学生的艺术素养比较低,影响了他们通过艺术增强生活的情趣,获得人生的感悟和启迪,从艺术中学会珍爱生命、关照人生。
(三)贫困地区学生无条件系统学习艺术
在贫困地区受经济因素的影响,家长没有经济条件送孩子系统的学习艺术;父母亲为了生计而奔波,也没有意识让孩子接受艺术教育;还由于贫困学生多是留守学生,父母亲外出打工,更不可能为学生创造一个良好学习艺术的环境;家长认为学生能把义务教育的书读好就已经很不容易了,不知道艺术课对孩子人生影响的重要性。
二、大学生开展艺术扶贫的重要意义
(一)大学生开展艺术扶贫是时代的要求
大学是传播先进的思想文化,培育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传承者创造者,当前在新媒体和数字化时代给高校带来新的挑战和新的问题的情况下,高校应主动跟随社会经济的发展,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和外延。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带领、动员大学生积极投身到扶贫攻坚中,力所能及的为贫困地区服务,最大限度地体现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大学生开展艺术扶贫是自身全面发展的需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第5条指出," 教育必须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必须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钱学森老人在谈到科学与艺术的关系时,曾语重心长地说: “ 一个有科学创新能力的人,不但要有科学知识,还要有文化艺术修养。”艺术教育是学校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和内容,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养,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高校首先对大学生进行艺术的熏陶和美的感染,使其有较多的艺术审美体验,培养良好的审美能力,只有他们能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才能激发大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适应力,才能去贫困地区开展艺术扶贫。
乐芽志愿者的大学生主要是教育科学学院学前教育学、教育学和心理学专业的学生,本身学习的课程就有艺术类的,如音乐、舞蹈、美术、手工、书法(三笔字)等,学院又注重学生专业技能的培养,除了课程设置艺术类的课程以外,还坚持每年开展专业技能训、比赛和展示活动,通过以赛代练、以赛促训,不断提高学生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教育能力。此外,还通过乐芽志愿者服务中心,有目的和有针对性地培训引导学生认识到艺术扶贫的意义,培养他们的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乐芽志愿者通过参加扶贫,使学校培养高素质人才,贯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了载体,引导了学生志愿服务社会,在服务中、小学生中发现自我的不足,提高了对教育工作的认识,体会了教书育人的重大责任和教师的艰辛,也培养了团队的精神,增强了适应社会、服务社会的能力,帮助他们增强责任意识, 只有到实践中去经受锻炼, 才能激发出他们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在服务社会中成长,做出应有的贡献。
(三)大学生开展艺术扶贫是贫困地区中小学的需要
1、是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个体成长的需要
在“人生”中艺术总是能以美来统摄真、善,激励人们思考生活、批判生活,指导人生,引领人生。7-14岁期间的中小学生由于生命成长的需要,好动,模仿力、发现力强、善于表现,但受语言和逻辑思维能力发展的限制,艺术则是他们最自然、最直接的情感表达方式了。他们通过绘画、音乐,舞蹈,身体律动等艺术形式,表达自己的情感,与同伴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从而获得心灵和精神上的满足,通过艺术的表现,也获得自我肯定和他人肯定的喜悦感和成就感。 特别是留守儿童,在这一时期对他们进行艺术教育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帮助他们建立起艺术与人生的密切联系,为其终生学习和享受艺术奠定基础。
2、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培养人才的需要
艺术教育是素质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教学不可忽视的重要内容。《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指出:“实施素质教育,必须把德育、智育、体育、美育等有机地统一在教育活动的各个环节中。”同时强调“美育不仅能陶冶情操、提高素养,而且有助于开发智力,对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要尽快改变学校美育工作薄弱的状况,将美育融入学校教育全过程。”我国春秋时代最具有代表教育思想家孔子很重视乐教,在《论语·泰伯》中提到“兴于诗、立于礼、成于乐”。是表示教育学生修身的过程,学诗、礼,犹未完备,尚须学乐以成之。通过“礼”与“乐”的结合教育培养有道德修养的仁义之人。
每个学校,包括贫困地区的学校都有责任和义务将艺术教育作为对中小学生美育和促进其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和途径。让中小学生在学校生活中,通过艺术的形式,如律动、知觉、听觉和感觉意识,色彩、符号、图形等的训练,不断的提高艺术欣赏和表现能力;促使学生不断的去发现和感受自然的美,社会生活中的美,科学的美,激发他们从小热爱生活、不断追求一切美好的事物,发展个性,启迪智慧,增强辨别真、善、美的能力,增强追求美好生活的内生动力,最终成为有道德修养的仁义之人。
3、是贫困地区中小学校弥补艺术师资短缺的需要
大学生特别是艺术类专业或是教育类专业的大学生,在校期间就接受着艺术教育,他们以学科专业为优势,将自己所学服务于贫困地区基础教育;有效弥补了贫困地区学校艺术教师匮乏的囧面。如乐芽志愿者每两个月到沐川县特困小学卷桥,分别给不同年级学生送去了绘画、舞蹈和手工的公开课。手工课上,手工班的同学认真地看着老师的演示,仔细地琢磨着,制作出了属于自己六一贺卡;舞蹈课上,一年级、二年级和五年级同学们尽情的跳着六一将表演的舞蹈“牛奶舞”、“大王让我来巡山”、“快乐崇拜”,每次乐芽志愿者们到卷桥小学,小学生们快乐的像一只只可爱的小兔子。通过舞蹈艺术的感染,他们不仅获得了知识,还锻炼了动手动脑的能力,陶冶着他们的心灵。
三、大学生开展艺术扶贫的现状
(一)在校学生还有学习的任务,帮扶难度较大
根据贫困地区中小学艺术教育基本情况,其迫切需要大量艺术教师的专业指导,希望大学生能一个学期地去开展艺术教育活动。但在校大学生还有自己的学习任务,不能够满足他们的需求。
(二)缺乏资金支持,帮扶力度有限
贫困山区多是路途遥远,中小学艺术教育的设备匮乏等扶贫工作都需要大量资金支持。但作为地方师范院校,并非盈利机构,本身不具备较大盈余财力直接用于扶贫。沐川县是我校定点扶贫的县,为了支持精准扶贫工作的展开,学校虽然每年都会划拨一些资金专项支持扶贫工作,但是能投入的资金非常有限。
(三)理想现实矛盾,预期差距较大
艺术教育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作为高校,乐山师范学院希望能够充分利用教育、人才等智力优势,帮助贫困地区中小学生从小从艺术教育中感悟人生,引导其人生之路。但这需要较长时间,从短期内的效果可能不太明显。
四、开展大学生艺术扶贫的探索和体会
近几年,乐芽志愿者的艺术扶贫起到了一定的成效,得到了沐川县部分中小学的欢迎,总结起来有如下体会:
(一)发挥党组织的优势,助推贫困地区艺术教育
服务社会是高校的职能之一,党的十八大提出,到2020年完成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这也将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目前,扶贫、脱贫则是全国各级党组织最重要的任务之一,我校党组织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服务大局,努力发挥好传播和建设先进文化的重要阵地,坚守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传承者、创造者。
在校党委的领导下,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统筹协调、计划协商、组织实施、项目推进,学前、教育、心理学系三个教职工党支部带领着学生党支部发挥着战斗堡垒作用,师生党员带头,通过乐芽志愿者服务中心,不断推进服务型党组织建设。
教师们身先示范,特别是党员教师带头送教下乡,服务贫困地区、少数民族基础教育。利用专业优势先后承担了 “国、省培计划”、贫困县马边、峨边和沐川等师资,共计 4000多人,特别是为乐山市、民族地区两边一川(马边、峨边、沐川)“一村一幼”新聘教师进行职前培训2000多人。主动到贫困地区送教等。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在教师们的带动和细心培养、指导下,大学生乐芽志愿者在社会实践中将所接受的艺术教育,结合当地的实际带到贫困地区去,将服务融入中小学生及其家长的学习、生活,以艺术作为媒介为扶贫做出贡献。
(二)达成合作协议,建立帮扶长效机制
自2016年以来教育科学学院的党总支与沐川县教科局及相关贫困学校签订了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的协议,开展友好交流互访,本着互融共进的理念,建立长期沟通的共建合作“协商”机制,发挥党组织的优势,深入不断地开展艺术扶贫的社会实践活动.三年来,接受挂职干部2人,为其培训干部51人;教师们亲临到沐川中小学等开展送教活动,培训师资,为近上百名教师上公开示范课、开展法律、科研、心理健康等方面的专题讲座,为沐川实验幼儿园的100多位新生家长作育儿专题讲座。
习近平指出:建设好贫困地区的精神文明,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科学文化建设贯穿于脱贫致富的整个过程。贫困地区人们为了生计从早忙到晚,闲暇时间少,精神文化匮乏。但是自古以来“人穷志不短” 的思想应成为贫困地区的精神世界的主流思想,战天斗地,自力更生。充分发挥人们的主观能动性,必须有精神品质作为支撑。
乐芽志愿者每年在“六一”儿童节、在建队纪念日等时间,赴沐川县沐溪学校、实验二小和实验幼儿园参演“童心向党伴我成长”文艺演出。乐芽志愿者们以艺术的形式传播先进的文化,激励、塑造着中小学生。如生生不息的《生命之火》;不畏艰难、励志飞翔的小天鹅《心之彼岸》,爱护动物的《拯救老虎》;团结协作的《虫虫大战》等,在带给学生们美好的视听享受的同时,传递出对真善美的追求、对理想的期盼以及团结的力量,使孩子们在艺术氛围中受到教育,提高着艺术感受力,发挥着先进思想文化的引领作用。只有持续不断的艺术扶贫,才能使贫困地区的中小学校、学生及家长等长期获得艺术的熏陶,艺术扶贫才会得到升华。
志愿者们还开展“寻家规、明家训”活动,他们利用专业技能针对贫困地区中小学生喜欢的形式即传统家规家训的手工作品展现出来,包括妙趣横生的儿童诗文画、生动活泼的儿童漫画、精致美观的手工剪纸、行云流水的毛笔字、构思精巧的手抄报等,在“六一节”送给沐川沐溪学校和实验幼儿园等的孩子们,使他们在良好的家风熏陶下,传承良好的家训,快乐成长。同时,乐芽志愿者们也为沐溪学校和沐川县实验幼儿园的党政领导们送上自制“廉”字剪纸作品,寓意为创建廉洁教育,希望他们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环境。这些活动不仅送廉文化还倡了廉风,弘扬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满足了广大贫困地区学生及家长的精神文化生活需求,获得了沐川县教育主管领导的高度肯定。用文化作品凝聚、引导中小学生,不断培育中小学生崇尚科学、追求真理的思想观念,推动了贫困地区精神文明建设,为该地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奠定了基础。
(四)以满足贫困地区需求为导向,创新方式精准扶贫
根据贫困地区的中小学人才培养的需求为导向,立足提升贫困地区中小学生艺术感知能力和艺术兴趣。首先,利用每年的“六一节”、建队日等契机,通过艺术作品对他们的熏陶,充分发挥艺术文化的引领作用,激励他们立志成才。
其次,针对乡镇特困小学,坚持定期的艺术送教送课活动。
第三、根据大学生的实习安排,选派大学生到贫困地区中小学实习三个月,为当地学校注入活力,为学生们能有较长时间的艺术活动的开展提供保障。
第四、根据贫困地区中小学的要求,乐芽志愿者们带领中小学生们在简陋的操场上做自己创作的游戏;为他们设计、组织少先队队日活动等。
第五、在贫困地区中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为其师生进行心理疏导和心理咨询。
总之,按照贫困地区中小学的需求,有针对性的开展艺术及其他文化扶贫活动,才能真正达到习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