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德封面故事】第16期 李云昆:指尖流动的音符 心之所向的梦想

浏览量:    日期:2018-09-27 08:30    作者:邓亚男    来源:宣传部     审核人:

【人物简介】李云昆,乐山市音乐家协会会员,现任乐山师范学院音乐学院钢琴教研室主任,民族管弦乐团艺术总监兼指挥。作曲及钢琴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俄罗斯国立格林卡音乐学院,师从俄罗斯著名作曲家盖茨列夫教授。2015年参加俄罗斯第四届“普罗科菲耶夫”国际青年作曲家大赛,荣获一等奖,随后,其获奖作品《洞妖之舞》被俄罗斯青年作曲家协会会长雅罗斯拉夫收藏;2016年创作的管弦乐作品《采茶舞曲》荣获了四川省第八届大学生艺术展演活动中器乐类专业组三等奖;2017年5月,乐山师范学院青年交响乐团成功首演了其原创作品《献给最可爱的人》并轰动全场,得到各界人士及在校师生们的一致好评;2017年,其创作的交响组曲《新丝路花雨》获得国家艺术基金资助项目。

  

  你知道梦想的声音吗?你听……

  七阶音律缓缓响起,时而激荡,时而缓缓,时而高昂,时而低沉,音符流动在指尖,像是追梦人在歌唱。喔!这就是他梦想的声音。这悠扬的旋律,属于音乐学院的青年教师——李云昆。

  李云昆生活在艺术之家,他的父亲是一名体育教师,母亲是一名钢琴教师,正是小时候的耳濡目染,造就了他在音乐方面超人的领悟和独特的造诣。七岁那年,李云昆在家里听母亲教其他小朋友唱歌,弹钢琴,于是他也就跟着学了起来,慢慢地,母亲发现他在唱歌方面有着特别的天赋,偶然的一个机会,带他参加了当地农垦地区的一个唱歌比赛,结果李云昆凭着出色的表现拿了一等奖,这似乎也在冥冥中暗示着他会走上艺术这条路。之后,也是在偶然间,他开始接触编曲,起初父母让他规规矩矩弹琴,但他有着自己天马行空的想法,开始改编曲子,之后就有了《国歌变奏曲》《圆舞曲》,那年他10岁。从那时开始,李云昆与作曲便有了解不开的缘。

  真正推动李云昆走向艺术这条路的,是在他即将升高中的那段日子,家里给了他两个选择:要么留在国内求学,要么就出国,去专业学音乐,走艺术之路。他再三思考后,毅然决定出国,去寻找音乐的梦想。对于一个还未成年的少年来讲,只身走出国门,去到异国他乡,是需要极大的勇气和毅力的。回忆起那一段难忘的经历,李云昆的心中有苦有甜,更多的还是苦涩,用他的话说:“在国外的那段日子,足以改变我的一生,因为我是一个人从迷茫和煎熬中走了出来。”他说,当时一起出国的有三个中国伙伴,但到毕业的时候,就只剩他一个了。初到俄国时,语言成为他最大的障碍,周围都说的是俄语,他什么都听不懂,连基本的日常生活都过得很艰难,水电费和房租都不能顺利的缴纳,就更不要说上课时的交流和理解了,只能在课后恶补。那一年里,孤独是他的常态,每一天都像岸上的鱼一样,在异国的呼吸似乎都变得煎熬。但就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依旧凭借自己的努力考上了俄国格林卡音乐学院。也就是在这所大学,他确定了自己未来的音乐发展方向。从钢琴演奏到专业作曲,他把内心的灵感和碰撞,用指尖演绎在每一日的分分秒秒。经常半夜里,都在作曲。这就是一种执念,一种对梦想的信念和敬仰。

  大一那年,李云昆参加了车里亚宾斯克州的第三届音乐艺术节,并获得二等奖的好成绩。之后,他信心大增,创作热情变高涨起来,一直持续到整个大学生涯。大学五年里他创作了许多为人惊叹的作品。大四那年,“普罗科菲耶夫”第四节国际音乐艺术节上,李云昆参赛作品《洞妖之舞》作曲广受好评,荣获国际大赛一等奖。要知道,这一荣誉是非常具有含金量的。所有的努力都不会白费,所有的收获都是努力换来的。他的努力便是十多年来每日熬夜作曲和七个小时练琴。“我很感恩自己的努力,虽然过程真的很煎熬,但也是值得的。”

  怀揣着音乐梦、作曲梦,2017年,李云昆所创作的《新丝路花雨》音乐史诗交响乐,成功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这对于一个刚刚进入教坛的青年教师来说,不光是实力的展现,更是对他莫大的鼓舞和肯定。这首曲子以国家的强大,民族的崛起为主旋律,他用音乐实现对祖国的赞美和歌颂,用自己的方式为国家助威呐喊。他虽性格内敛,但热情似火。成功背后离不开汗水,在申报国家艺术基金过程中并不是一帆风顺的,他需要对作品内容进行大量的采风以及潜心研究作曲的内容。因此,他为之从南走到北,从东走到西,踏足在祖国的秀丽山河,震撼于敦煌莫高窟的历史文明,感念一带一路上的数不胜数的文明闪光点,留下的是他笔下每一个精细打磨,扣人心弦的音符。李云昆说,他在进行《新丝路花雨》创作时是坎坷的,长时间的民间采风让他真切感受到了什么是风尘仆仆的生活。一带一路上的大量民间经典需要用东方乐器来演奏,衬托,但因为他是学钢琴出身的,很多乐器他都不熟悉甚至从未接触过,要想真正做出一个好的作品他必须要让自己去熟悉每一件乐器,特别是中西洋乐器之间的融合通常是很困难的。他熬夜,加班加点的熟悉,向同行们求教,一点一滴的开始学习,才有了现在的成果。《新丝路花雨》的创作是一个巨量的工程,但我们相信作品的最终呈现是一次最璀璨的绽放。谈及此次项目的成功申报,他说:“最大的感动不是来自于自己而是学校,我的努力不为只让自己能够获得这殊荣,而是想让我所热爱的事业能够出类拔萃,能够通过这次项目增强学校实力,吸引更多的良师益友来这座乐师学府。”虽然与乐师相识不长,他却能感到“家”一般的温暖,“学校很尊重每一个老师,尊重他们的努力成果,当他们在学术上获得成就时,学校领导都会亲自到办公室祝贺。”他成功了,但他依然淡淡如水,清澈明朗。

  今年已经是李云昆来到学校的第三年了,他已经渐渐熟悉了这座城市,熟悉了这里的人情温暖,也熟悉了学校的一草一木,一石一阶。当然,他最钟情的,还是他课堂上孜孜以求的学生们。从第一堂课的懵懂、青涩、不知所措到现在的自信、坦率、侃侃而谈,他找到了自己的专属教育方式,也找到了为之奋斗终生的信念。在他看来,生活的耐人咀嚼从不在于从大江大河里翻滚过,而是在细水长流中慢慢积淀岁月静好。

  经过一年的努力,当再次见到李云昆老师,他已经完成这项艺术基金项目及作品的录音。从远东到异国他乡再到嘉州大地,和着那太阳升起的是那可以萦梁九日而不绝灵魂之声,是李云昆指尖下梦想的声音!


1538008871925785.jp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