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次党代会精神系列评论之一 党代会精神学习评论文章:不重视质量就不能生存发展

浏览量:    日期:2016-05-17 23:09    作者:宣传部    来源:宣传部     审核人:

质量既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基本价值取向,也是高等教育评估的国际尺度。步入高等教育大众化时代,全面提高教育质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最核心最紧迫的任务。

建校38年来,我们之所以能够在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大舞台上占据重要的一席之地,并逐步成为社会广泛关注和认可的地方高校,正是由于我们始终树立“教学是中心、质量是生命线”的教育质量观,始终坚持“教学立校”发展战略,不断推进以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为目标的教育教学改革,坚持不懈推进各级各类本科教学质量工程建设,较好地守住了人才培养质量这条生命线。第二次党代会以来,学校把提高质量作为教学改革的核心任务,先后两次修订人才培养方案,更加注重实践应用培养环节,相继推出以“2+1”学期制改革、IPD项目、教改实验班、第二专业与辅修计划、分段实习双导师制等教育教学改革措施,学生实践技能持续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建设成效显著。在中国校友会网发布的2015年中国大学教学质量800强中,我校排名310位,位居新建本科院校全国第三、四川省第一,在中国大学毕业生质量排行300强中,我们排名253位,走在新建本科院校全国和四川省前列。

人才培养质量是衡量一所大学办学水平高低的最重要因子,对于学校来说,提升质量不仅是事关发展的问题,也是事关生存的问题。第三次党代会报告谋划未来几年发展中,把“质量发展”放在“六大发展战略”之首,并提出实施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提升工程,明确了“教学管理质量、人才培养质量、毕业生就业质量”等七条具体举措。这充分展现了学校党委鲜明的关注质量态度和强烈的质量主体意识。

发展决定生存,质量决胜未来。

要生存发展,必须走质量提升之路。提升质量是学校发展之基、兴校之道、强校之策,反映着我们对高等教育发展内涵的深入思考和对发展规律的深刻把握。“质量是学校发展的生命线,课堂是提升质量的主战场”已不言而喻,关键是全校上下都要树立全面落实以质量为核心的教育发展观,广大教师要自觉追求高质高效的教学质量,全体同学要主动追求优秀一流的学习效果,学校一切工作都要体现质量、效能原则。惟有如此,毕业生专业对口率、起薪水平、职业稳定性、用人单位满意度等人才培养质量指数才能不断刷新,第三方评价才会越来越好,学校良好的办学声誉和持续的健康发展才能得以保持。

要生存发展,必须走内涵发展之路。着力推进以质量为核心的内涵建设这不是一句空洞的口号,关键在于实实在在的行动。全校上下的心思要更多地关注教育教学,聚焦教育改革和发展重大问题,深入研究高等教育发展的趋势与人才培养规律,深入研究应用型人才培养质量标准与“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要求,深化对多科性应用型办学定位的认识,更新教育观念,提升自身素质。要把精力更多地放在教育教学上,深入思考教学工作如何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如何适应学生多样化成长成才的需求;深入思考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新任务下,如何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如何落实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计划;深入思考对照“双师双能型”教师素质要求,如何努力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实践技能水平和学术创新水平,如何落实好以学生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真正做到潜心教书、用心育人。要把教育资源更多地向学科专业、实践教学和师资队伍建设倾斜,在经费安排、教学设备、图书资料、国际合作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要对照提质增效发展要求和一流培养质量目标,完善教育教学质量与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制度机制,发挥善于运用信息技术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的教学管理优势,协同推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专业能力素质、身心健康素质、人文审美素质齐头并进,切实提升教育教学内涵水平,不断夯实学校发展的生命线。

要生存发展,必须走特色凝聚之路。特色是学校的个性、可持续发展的根本,有特色才能适应生存和发展的需要。不同层面办出一流、办出特色,这是高等教育分类管理、分类发展的新任务,也是地方高校破解同质化的必然选择。“特色兴校”一直是我校兴旺发达的战略抉择。面对争创省属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我们更要坚持走特色凝聚之路,强化特色就是优势、特色就是品牌的认识。要围绕“特殊教育”与“现代服务业”,增强大局意识,重点突破、整体推进,把比较优势与竞争优势变为特色,努力实现学校特色发展。

发展是解决问题的关键,而发展的质量决定着发展脚步能走多远。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是事关学校生存发展的系统工程,我们必须咬定“质量”这个目标,不动摇、不懈怠。要以只争朝夕、时不我待的精神,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质量发展战略,我们就一定能够谱写出一流质量的壮美画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