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9至30日召开的四川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关于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的决定》《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是省委全面落实习总书记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批示的重大举措,是对四川全局发展、长远发展的总体谋划,必将对四川未来的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通过列席全会听取省委彭清华书记对两个《决定》的说明,并认真学习《决定》内容及调研成果汇编等会议材料,收获感触颇多。主要有以下四点体会:
第一,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精神的方法好。习近平总书记对四川工作多次视察并作出指示批示,涉及对四川政治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的方方面面,内容广泛,内涵丰富。在4月举办的市厅级主要领导干部读书班上,省委将习总书记系列指示作了全面梳理,归纳提炼成对四川工作的十个“指明”,便于学员既全面准确把握习总书记指示内容和要义,又清楚理解习总书记对每一方面工作的具体要求,对于各级干部学懂、弄通有很大帮助。读书班上,彭清华书记代表省委部署围绕习总书记指示十个“指明”及四川的重大发展问题,由每一位省领导牵头负责一个调研课题,深入了解工作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具体对策建议,并明确由牵头领导亲自向省委常委会作调研专题汇报,要求领导必须亲自出征,披挂上阵,对调研成果的质量负责。在干部读书班出题目、省领导牵头调研作答卷基础上,省委常委会多次集体研究,逐步形成两个《决定》的主要考虑、结构框架及主要内容;在此过程中,还以多种方式广泛征求包括党外代表人士在内的社会各方面意见建议,注重倾听群众声音,回应社会需求,使《决定》更加符合实际,更加具有针对性。从深入学习、广泛调研、汇集民意到形成决定的过程,坚持以习近平对四川工作系列指示精神为指导,坚持发扬调查研究的群众路线工作作风,坚持以问题为导向,这种学习贯彻方式有深度、有精度、有温度,符合习总书记大兴调查研究之风的工作要求,值得充分肯定和推广的好方法。
第二,战略谋划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思路新。习总书记多次莅临四川视察,在对四川近年工作肯定的基础上,明确提出了“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着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等新时代新作为新担当的更高要求。省委这次全会按照十一届党代会提出的目标和绘制的蓝图,为了落实好习总书记关于四川发展的明确要求,进一步深化对四川省情,尤其是影响高质量发展的主要矛盾、突出问题的清醒认识,增强危机意识和历史使命担当,保持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政治定力,下定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发展决心,在反复调研分析基础上,作出“一干多支、五区协同”“四向拓展、全域开放”等事关四川发展全局与长远的战略性谋划,既体现省委关于四川重大发展思路的一致性、连续性,又与时俱进明确新任务新要求,针对四川现阶段发展的弱项与短板,提出切实管用、可操作可考核的工作方针。“一干多支、五区协同”,主要解决四川经济发展格局一城独大、地市州经济体量偏小、区域协同发展不足等突出问题;“四向拓展、全域开放”主要解决四川国际国内开放程度不高、与经济发展先进地区联系合作不紧密等突出问题。两大战略谋划,既符合四川实际,又准确把握了四川发展的长远趋势;把两大谋划落实好,不仅能够有效解决四川发展面临的诸多“瓶颈”问题,而且指明了体现新时代要求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路径。两大战略谋划的新颖之处,主要体现在对习总书记指示精神的精准落实,体现在对四川省情的透彻研判,体现在解决四川发展重要矛盾的精确把握,体现在对四川发展方位的宽广视野,体现在推动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的站高谋远。
第三,全面推动四川高质量发展措施实。省委研究出台《关于全面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决定》,一开始就明确不面面俱到,要拿出“干货”。经济的高质量发展,一方面既要处理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所面临的优胜劣汰、市场化洗牌、新旧转换阵痛等复杂问题,又要选择好代表新经济的产业支柱给予支持培育,发挥其引领经济发展方向的强有力支撑作用。另一方面,经济高质量发展必须体现在发展方式、发展效率、发展价值的新追求上。只图眼前不顾长远、只图出政绩而不惜牺牲生态环境等发展观念,都不利于经济高质量、可持续的发展。《决定》26条内容,重点围绕四川经济发展区域布局、开放合作、产业发展、乡村振兴、数字经济、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构建、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关键性领域改革攻坚等主要方面,针对产业体系不优、市场机制不活、区域发展不协调、全面开放程度不够等突出矛盾,坚持质量第一、效益优先的新发展理念,聚焦推动质量变革、效益变革、动力变革,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微观主体有力、宏观调控有度的新型经济运行体制,致力于经济强省目标的早日实现。《决定》提出的发展措施实,一是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什么问题突出就重点解决什么问题。二是始终紧扣高质量发展主题,把制约高质量发展的重大问题摆在突出位置,采取务实措施,比如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比如抢占数字经济制高点,比如打造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比如推动品质革命和品牌创建、比如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等。三是注重示范引领和经验复制。明确支持成都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国家中心城市,既辐射带动又示范引领其他市州的发展;把高水平建设中国(四川)自由贸易试验区、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摆在突出位置,支持其先行先试,有利于全省推广复制其成功经验。
第四,凝聚全省上下干事创业共识作用大。由于省委对此次全会作了扎实的准备,调研论证充分,吸收民意广泛,群策群力,科学决策,提交全会审议的两个《决定》引起广泛共识,与会者一致给予高度肯定,并对四川未来发展前景充满希望和信心。会议全程始终洋溢着群情振奋、热烈昂扬的干事创业浓郁气氛。全会精神充分体现了全省上下对美丽繁荣和谐四川发展未来的共同期盼,及时回应了全川人民对更加美好生活的迫切需求。由于省委《决定》对全省整体发展怎么看、怎么办、怎么干回答得很清楚,对各协同区、各地市州乃至各区市县下一步怎么发展都有了明确定位和奋斗目标,所以各级干部都感觉目标清晰、任务明确、路径清楚、措施具体,回去以后就是抓好落实,干在实处,干出实效。这次在《决定》中提出鼓励有一定基础条件的7个市州争创副中心城市,但不是文件指定,而是凭实力说话,谁够格谁上。如此鼓励公平竞争的方式,让各地既看到机遇,又感到压力,只有实干苦干,才能创造发展成绩,才能拥有美好未来。无论治蜀兴川再上新台阶,还是推动全省经济高质量发展,都必须依靠全省干部群众真抓实干,把美好蓝图变成现实,才是贯彻落实这次全会精神的最好态度与行动。
会议结束以后,学校党委及时召开了中心组扩大学习会,向校领导班子、校党委委员、校纪委成员、各总支负责人全面传达了省委十一届三次全会精神,并部署了当前学习贯彻落实会议精神的主要工作。首先,各总支要向所辖支部和全体党员以适当方式传达会议精神,马克思主义学院要组织宣讲团针对师生开展全覆盖宣讲,学校暑期干部读书班要集中学习全会精神,结合实际开展深入研讨。其次,要在“大学习、大调研、大讨论”活动中贯彻本次会议精神,校领导班子成员牵头负责的调研选题,要联系分管工作,与两个《决定》内容进行对标衔接,重点围绕学校内涵发展、质量发展、特色发展深入思考,突出问题为导向,提出推动学校发展建设的具体管用举措。第三,各级党组织和行政单位要在认真学习两个《决定》内容基础上,谋划参与全省及乐山市转型发展、质量发展的工作对策,找准切入点,用好既有合作渠道平台,全面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智力优势,为治蜀兴川、区域协同发展做出应有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