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导报报道我校精准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工作

浏览量:    日期:2018-12-27 14:41    作者:梁晨    来源:宣传部     审核人:

      本网讯(文/梁晨图/网络)12月27日,教育导报在第四版用半版报道了我校精准扶贫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工作开展情况。文章从党建领头、产业帮扶、教育培训三个方面详细采访了我校挂职干部、当地村民、政府部门工作人员,并用实例讲述了扶贫故事,内容生动、详实。我校对马边县的扶贫始于2017年底,是我校接受了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的精准扶贫任务。在接到任务之后,学校党政领导结合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地域特点,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奔赴一线调研、制订方案、驻村挂职,通过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精神扶贫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在智力方面的优势,全力助推马边县脱贫。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乐山师院:对症下药,精准帮扶马边县脱贫

当乐山市马边彝族自治县坪和村驻村第一书记谯因祥带着村民们挖开自己种的核桃树根时,他们的眼神里满是惊讶,一窝核桃树的根部白色的营养根又粗又密,而另一窝则都是又细又脆的黑根。看着这样的场景,谯因祥更加信服活性竹粉的功效了。

10月,寒露刚过,秋雨绵绵,谯因祥又上山察看村里的经济林。顺着他手指的方向,可见150亩核桃林、800亩茶园、480亩脆红李,来年收获后,这是村民们一年的收入,其中就包括村里的几户贫困户,能不能脱贫就看收成好不好了。

对于好收成,谯因祥很有信心,因为他背后有乐山师范学院竹资源生物技术研究团队的支持,核桃保根增产所需活性竹粉就来自这个团队。这也是乐山师院对口帮扶马边彝族自治县的项目之一。

对马边县的扶贫始于2017年底,乐山师院接受了省委、省政府及省教育工委、教育厅的精准扶贫任务。有了之前扶贫沐川的经验,学校党政领导结合马边彝族自治县的地域特点,高度重视,迅速行动,奔赴一线调研、制订方案、驻村挂职,通过教育扶贫、文化扶贫、产业扶贫、精神扶贫等多种方式,充分发挥高校在智力方面的优势,全力助推马边县脱贫。

党建领头 19个帮扶项目清单出炉

2017年12月21日,乐山师院党委书记杨胜宽、纪委书记陈范华带队前往马边县开展帮扶调研和对接工作,根据马边县帮扶需求清单,在与县委、县政府和相关部门充分对接基础上,形成了《乐山师范学院对口帮扶马边彝族自治县工作方案》,并确定了2018年19个帮扶项目。

今年3月7日,校长胡丹、党委副书记陈立志带领相关部门与马边县签订《乐山师范学院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对口帮扶合作协议》,落实2018年年度帮扶项目清单。借鉴前期帮扶沐川县脱贫的经验和模式,所有帮扶项目采取项目化管理方式进行推进。

“项目化管理,便于落实具体责任人、帮扶内容、帮扶要求和实施进程,能将帮扶方案快速落地。”乐山师院地方合作处处长张建平说,截止9月25日,今年的项目已经完成14个。

项目有了,派谁去?3月,学校党委经过慎重考虑,派出何志伦和周绍炳2名同志分别挂职马边县教育局和扶贫移民局,并同时担任老河坝乡坪和村党支部副书记;6月,又决定再派出王苦舟和刘秋2名同志到马边县老河坝乡灯塔村任驻村工作队员。为了更好地开展工作,4名同志向学校党组织申请成立了临时党支部,每月一次的组织生活成了大家交流工作经验、互相关心帮助的好机会。周绍炳说:“在党建的引领下,我们在这里开展的扶贫项目都按期进行着。”

在党建的引领下,学校在马边建立了扶贫专家工作站,遴选了教育、法律、财经、农业、环保、旅游、电商共17名专家,为马边县脱贫攻坚提供决策咨询、教育培训、技术指导等服务。与此同时,乐山师院10多个二级单位与马边县10多所中小学结对,以党建为首,把教育质量提升、校园文化打造、教师培训、顶岗支教等也包含进来,成为了党建的重要内容。

今年暑假,美术学院就组建了一个包含52名有着专业优势的师生党员队伍,成立了师生共建服务地方临时党支部。他们分成4路分别到达茶叶村、会步村等7个集中安置点开展墙体美化工作以及旅游文化宣传活动。教育科学学院与马边县城南幼儿园结对,签订协议,一同过组织生活,一同上党课,一同开展廉洁文化活动、寻家风传家训活动。

在乐山师院校本部,4月和6月先后举办了“2018年马边彝族自治县农村基层干部党建助推脱贫攻坚示范培训班”和“马边彝族自治县基层党组织书记‘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示范培训班”,共有469人参训。

产业帮扶  增产增收是关键

李茂高是坪和村3组村民,建档立卡户,他家栽种了好几亩核桃林,但树的长势不好,挂果少。

谯因祥介绍,几年前凉山一家公司来村里推广种植核桃,但是后面没有派技术人员,也没有后续管理,导致核桃树生长出现问题,挂果多少全看运气。了解到这一情况,乐山师院积极发挥高校在科研方面的优势,派遣因治理竹象虫而知名的教授杨瑶君,牵头提供技术帮扶。

杨瑶君先后4次到坪和村调研和指导。村民说,杨教授来指导,施多少粉,什么时候施,用方言讲,明明白白,一听就懂。村民口中的“粉”,是杨瑶君团队开发的活性竹粉增产新技术,有助于锁住树根中的营养成分。

竹粉有效果,但需求量很大,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村民们的种植投入。为了解决竹粉的资金问题,乐山师院协调马边县相关部门,争取扶贫增产项目资金18万元,把竹粉全部试点用在核桃树上。谯因祥说,经过对比,效果十分明显。下一步,乐山师院准备再提供技术,帮助村里的茶叶和脆红李增产,预计每亩产量增产30%以上。

在文化和旅游产业上,乐山师院也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帮助编制乡村旅游规划,改善马边的村风民俗,丰富老百姓的精神生活。每个月,该校都建立帮扶项目实施情况的台账,一组实例和数据足以窥见学校帮扶的决心和实效——

文创基地共建。学校音乐、美术、文新等学院与马边共建民族文化文创基地,支持马边打造“南丝路古彝文化生态旅游走廊”,对文艺骨干进行培训,每年两次,约100人。

实施旅游规划。学校旅游学院为荍坝乡茶叶村规划乡村民宿,开发茶文化,支持茶叶村做好“茶叶搭台,文化唱戏,民宿增收”。

设立专项扶贫资金。3月,乐山师院划拨40多万元项目资金到责任单位;9月,校长办公会决定新增专项扶贫资金9万元,帮扶贫困村开展教育扶贫和产业发展工作;10月,副校长杜学元组织学校图书馆和校外社会扶贫资源前往马边,向马边几所学校捐助价值10万元的读书卡和68万元的教学资源数据库等;暑期,学校团委组织20位2-5年级小学生到乐山师院,开展贫困地区留守儿童“走出大山、情暖童心,大手牵起小手创造美好的明天”关爱活动,为贫困地区孩子们送去关心和温暖。

学校党委书记杨胜宽、副书记陈立志、副校长张元勤在马边调研督察2018年项目实施进展情况时,杨胜宽说:“学校将凝心聚力,充分发挥人才和智力优势,助力马边脱贫奔小康。”

多层次培训   为山区留下高素质队伍

7月23日,四川省2018年深度贫困县“一村一幼”教师培训在乐山师院开班,培训为期20天,来自乐山马边、峨边、金口河三地的300位教师参训。培训教师是乐山师院的优势,多年来,乐山师院帮助地方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素质过硬、扎得下根的教师,并为地方发展培训人才。

在扶贫马边的项目上,乐山师院同样把师范类和非师范类教师教学技能专项培训作为重点。今年7月,乐山师院10个二级单位前往马边,商定并落实暑期1800名教师全员培训和非师范类教师教学技能专项培训,与城区内中小学等基础教育学校基层党组织商定结对共建协议,这些学校学生占马边全县基础教育学生的70%以上。手语培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与相关活动也随之展开。

扶贫先扶智,今年年初,教育科学学院就已经开始着手帮助马边制定教育发展规划,从全局开始谋划,面向未来。教育科学学院党总支书记杨霞告诉笔者,教育发展规划主要是结合马边创建“大小凉山教育示范中心”和“全国少数民族教育发展先进县”两个目标,指导教育局制定教育发展的三年规划,指导进行“一村一幼”标准化体系建设。未来,这一规划完成后,对马边县整体教育质量将是一个质的提升。

为了振兴乡村,为乡村建设注入活力,乐山师院在教师培训之外,帮助马边培训干部,提升其能力,注入新观念、新思想。培训村干部、青年干部,全县123个村(社区)党支部书记、主任、第一书记和1名村级后备干部,各乡镇党委副书记或组织委员作为领队,共469人参与培训。到目前为止,各类培训已达2500人次。

习近平总书记说,脱贫攻坚,精准是要义。必须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等“六个精准”。乐山师院在精准扶贫马边县的实战中,认真回答了要扶持谁、由谁来扶、该怎么扶的问题,根据马边县实际、从教育、产业、文化等方面因村因户因人施策,对症下药、精准滴灌、靶向治疗,扶贫扶到点上、扶到根上,走出了一条发挥自身优势的精准帮扶深度贫困县的路子。(《教育导报》2018年第119期总第3256期第4版 副刊版 2018-12-27)

   

 http://jydb.scedumedia.com/


QQ截图20181227143803.jpg